-
森林腦炎的病理改變
森林腦炎的病理變化與乙腦相似,神經系統出現廣泛的炎症病變,灰質、白質和腦膜均被累及,有滲出性和退行性病變,並有膠質細胞反應和淋巴血管套形成。神經細胞有變性、壞死,和腦組織軟化灶等,常累及基底節-視丘...
2017-03-05 -
回歸熱的病理改變有哪些
回歸熱的主要病理變化以肝、脾最為顯著,其次腎、心肌、骨髓及中樞神經系統與視網膜等也常受累。患者的皮膚、胃腸粘膜、子宮及腎臟均可見多數小出血點。脾臟腫大,質地柔軟,有多處出血性梗塞病灶及典型的粟粒狀病...
2017-03-05 -
黑熱病的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
白蛉叮咬後,原發性皮膚病變很難見到。利什曼原蟲進入人體後即被網狀內皮系統的巨噬細胞吞噬。原蟲被吞噬後,在吞噬細胞中寄生分裂並繁殖。寄生的細胞破裂後,原蟲釋出,又被新的巨噬細胞吞噬。由於網狀內皮系統增...
2017-03-05 -
黑熱病的病理改變
脾腫大最為突出,脾髓質多為含有利什曼原蟲的網狀內皮細胞所取代,馬氏小體因受壓而萎縮。肝內枯否氏細胞增生並含大量利什曼體。除上述器官組織外,朵氏利什曼原蟲也可見於胸腔積液,前列腺液,扁桃腺,口、鼻、眼...
2017-03-05 -
肺吸蟲病的病理改變
肺吸蟲病(paragonimiasis)又名並殖吸蟲病,為一種稱人獸共患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咳嗽、胸痛、咳痰等,因病變多發生在肺部故稱肺吸蟲病。肺吸蟲病有些蟲體可以在縱隔內遊竄,進入心包致成心...
2017-03-05 -
膿性指頭炎的病理改變
手指末節掌面的皮膚與指甲骨膜間有許多縱形纖維索,將軟組織分類許多密閉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組織和豐富的神經末梢網。在發生感染時,膿液不易向四面擴散,故腫脹並不顯著。但形成的壓力很高的膿腔,不僅可以引起非...
2017-03-05 -
心室間隔缺損病理改變
心室間隔缺損的病理生理影響,主要是由於左右心室相溝通,引起血液分流,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繼發性變化。分流量的多寡和分流方向取決於缺損口徑的大小和左右心室之間的壓力階差,而後者又取決於右心室的順應性和...
2017-03-05 -
新生兒顱內出血有哪些病理改變?
所有的腦部缺氧病變都是依向心性發展,早產兒最易因低氧導致毛細血管損傷,而胎齡越小室管膜下生髮層組織的原始神經細胞和僅有一層內皮細胞的血管越豐富,這些小血管缺乏結締組織支持,且呈特有的U型血流方向,對...
2017-03-06 -
呼吸窘迫綜合征病理改變
肺外觀大小正常,由於高度鬱血,呈深紅色,質靭如肝,入水下沉,切面呈深紅色肺組織片蘇木伊紅染色顯微鏡下見廣泛的再吸收肺不張,肺泡間壁相互貼近,肺中僅有少量擴張的肺泡,其壁附有一層嗜伊紅均勻而無結構的物...
2017-03-06 -
絨毛癌的病理改變
子宮不規則增大,表面可見一個或多個紫藍色結節,剖面呈暗紅色,常伴有出血,壞死、感染、病灶質軟而脆,可突入宮腔,亦可浸潤破壞漿膜層達到宮旁組織,也可隨血流播散,轉移至任何器官組織。微觀滋養層細胞高度增...
2017-03-06 -
慢性扁桃體炎有哪些病理改變?
按其病理變化,可分三型。 1.增生型 多見於兒童。扁桃體淋巴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增多,結締組織增加,扁桃體慢性充血、肥大。 2.纖維型 多見於成人。扁桃體淋巴組織萎縮,間質內纖維瘢痕組織增生,隱窩口阻...
2017-03-06 -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病理改變
一、關節內強直 1、纖維性強直:首先在關節窩內、關節結節和髁突面的纖維軟骨以及關節盤逐漸破壞,最後相互間完全被纖維結締組織癒合。 2、骨性強直:是纖維性強直進一步骨化所致,使關節結構甚至乙狀切跡、下...
2017-03-06 -
頜面部放線菌病的病理改變
放線菌病侵入組織後,可引起組織壞死及形成膿腫,其中有放線菌顆粒(actinomy cotis granules)或稱為“硫磺顆粒”(sulphur granules),由菌體和菌絲組成,色淡黃,直徑...
2017-03-06 -
化膿性腦膜炎病理改變
病變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早期和輕型病例,炎性滲出物多在大腦頂部表面,以後逐漸蔓延,使全部大腦表面、基底部、脊髓被一層膿液覆蓋。蛛網膜下腔充滿漿液膿性分泌物,腦橋前面、第四腦室底及橋腦與小腦之間尤甚。...
2017-03-06 -
膝關節骨關節病病理改變
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早期,滑膜並無明顯改變。關節滑膜和關節囊受脫落的軟骨碎片的刺激而充血、水腫、增生、肥厚、滑液增多,產生繼發性滑膜炎。滑膜可以吞噬包埋軟骨碎屑而使滑膜增生、變厚,呈絨毛狀,關節囊纖維化...
2017-03-06 -
原發性癲癇的病理改變
目前已確認的三種主要病理改變是微小退行性變,損傷的繼發改變及彌散性神經元脫失和膠質化。這些改變可能是癲癇的繼發改變。原發性癲癇的病理改變1、微小退行性變在癲癇患者軟腦膜下可觀察到呈串狀排列的神經細胞...
2017-03-06 -
面肌痙攣的病理改變
面神經出橋腦根處(REZ)被走行的小動脈壓迫,是構成面肌痙攣的主要誘因,這些血管有小腦前下和後下動脈,也有曲張的粗大靜脈。人到中年以後,這些正常和神經交叉壓迫的血管開始硬化,血壓升高,長期壓迫神經可...
2017-03-06 -
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病理改變
臨床得到的標本均為晚期病例。光學顯微鏡下所見的主要改變為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特別杆細胞的進行性退變,繼以視網膜由外向內各層組織的逐漸萎縮,伴發神經膠質增生。色素上皮層也發生變性和增生,可見色素脫失或...
2017-03-06 -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變
一般將急性胰腺炎分為急性水腫型(輕型)胰腺炎(占88~97%)和急性出血壞死型(重型)胰腺炎兩種。輕型主要變化為:胰腺局限或彌漫性水腫、腫大變硬、表面充血、包膜張力增高。鏡下可見腺泡、間質水腫,炎性...
2017-03-08 -
頸椎病有什麼病理改變?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位於頭顱與胸廓之間,頸椎間盤在承重的情況下要做頻繁的活動,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傷和勞損而發病。 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