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出汗太多謹防濕疹
夏季出汗太多謹防濕疹 夏天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則是因大量排汗而造成的“夏季濕疹”醫師說,在高熱天氣裡,身上出的汗排泄不暢,堆積在皮膚裡,很容易出現痱子、粉刺、汗瘡疹、汗腺囊瘤等皮膚病。比如,穿著悶...
2013-05-21 -
夏季如何預防濕氣 保持屋內空氣流通
導讀:夏季如何預防濕氣?夏季濕度大,如果喝水較多又排不出來,就容易導致體濕。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防濕。那麼, 夏季如何預防濕氣?下面四季養生網小編來告訴大家,夏季如何預防濕氣。 夏季如何預...
2017-03-08 -
膽胃不和型濕溫
治則治法:故一救陽明之液,一救少陽之邪。 證候表現:濕溫證四五日,大渴胸悶欲絕,幹嘔不止,脈細數,舌光如鏡。 病因病機:此胃液被劫,膽火上沖。此營陰素虧,陽明少陽同病者。 處方:宜西瓜白汁、鮮生地...
2017-03-08 -
濕郁經絡型濕溫
病因病機:濕鬱經絡,身熱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內外合邪 證候表現:身熱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 治則治法:辛涼淡滲法 處方:薏仁竹葉散主之。薏仁竹葉散方薏仁(五錢)竹葉(三錢)白蔻仁(一錢)茯...
2017-03-08 -
濕熱兩傷型濕溫
證候表現:脈緩身痛,舌淡黃而滑,渴不多飲,或竟不渴,汗出熱解,繼而複熱 病因病機:內不能運水穀之濕,外複感時令之濕 治則治法:發表攻裡,兩不可施 誤治:誤認傷寒,必轉壞證,徒清熱則濕不退,徒祛濕則...
2017-03-08 -
邪灼心胞型濕溫
治則治法:用藥以清熱救陰,泄邪平肝為務。 病因病機:邪灼心胞,營血已耗。 處方:宜連翹、犀角、羚羊、生地、元參、鉤藤、鮮菖蒲、至寶丹等味。 證候表現:濕溫證,壯熱口渴,舌苔黃,(蓀按:苔黃二字,原...
2017-03-08 -
邪遏衛氣型濕溫
處方:宜羌活、葛根、六神曲、蒼術皮、枳殼、廣皮等味。頭不痛去羌活。然頭為諸陽之首,頭痛必挾風邪,故用羌活,不獨勝濕,兼以祛風。 病因病機:身重惡寒,濕遏衛陽之表證。而此條總是陰濕傷表之候。濕在表分...
2017-03-08 -
濕阻腸道傳導失司型濕溫
證候表現:濕溫大便閉,中脘微拒按而不硬,舌苔黃厚,脈象沉數者 病因病機:無形濕熱與有形渣滓相摶也。 誤治:此證若用大劑攻下,必下利稀水,變為壞證。 處方:酒軍丸酒煮大黃(四兩)為末,水泛丸如綠豆大...
2017-03-08 -
溫郁三焦經絡受阻型濕溫
病因病機:濕郁三焦 證候表現:脘悶,便溏,身痛,舌白,脈象模糊 處方:二加減正氣散主之。 處方:此條脘悶便溏,中焦證也,身痛舌白,脈象模糊,則經絡證矣,故加防己急走經絡中濕鬱;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
2017-03-08 -
脾腎陽虛型濕溫
證候表現:舌白身痛,足跗浮腫,太溪穴水流如注 病因病機:謂濕熱伏于足少陰 處方:而用鹿茸、淡附子、草果、茯苓、菟絲以溫蒸陽氣,均非淺識所能步武。 出處:《中西溫熱串解》·卷六(卷)·治溫熱方法上焦...
2017-03-08 -
邪入血絡型濕溫
病因病機:如濕溫之邪入幹血絡 證候表現:舌苔中黃邊赤,發為赤斑丹疹,神昏譫語 治則治法:宜清疏血分以透斑,佐芳香逐穢以開閉 處方:犀角、連翹、赤芍、銀花、牛蒡、菖蒲、郁金、元參、薄荷、人中黃之類。...
2017-03-08 -
潮濕天氣謹防濕病
下雨的日子一長,除了室內的地面、牆壁到處都是濕漉漉的外,許多人還感到渾身不得勁,更有些人會出現脘腹脹悶、不思 飲食 、口淡不渴、腹痛溏泄、頭重如裹、身重或腫等症狀。對於這些症狀,患者可以採用下列比...
2006-03-02 -
多做運動可以預防濕疹
春季是各種皮膚病高發季節,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如爬山、唱歌、跳舞等,增加運動也是減少疾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得濕疹的患者越來越多,多做運動可以預防濕疹的發生。 春季是高發季節 最近皮膚科...
2016-03-25 -
運動可以有效預防濕疹嗎
濕疹的病因相當複雜,患者多具有過敏性體質,無論是中醫或西醫,都可分為外因性和內因性。西醫的外因性濕疹指的是碰到刺激性,過敏性物質所引起者;內因性濕疹更是與自身體質有密切關係。那麼,運動可以有效預防...
2016-03-24 -
預防濕疹的措施有哪些呢?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紅腫、瘙癢。那麼,濕疹的預防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避免濕疹疾病的發生。 1、應當對自己的病有所瞭解。如:發病的誘因、主要表現、發病規律、治療方法...
2011-05-31 -
白術酒八(濕溫)
【來源】《奇效良方》 【配方】白術一兩,酒三盞。 【制法】上藥 咀,作一服,用酒煎至一盞。 【主治】中濕,口噤不知人。 【用法】緩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
2017-03-09 -
梅雨季節 如何防濕邪
陰雨連綿讓很多人覺得身體濕乎乎的,容易出油,人也不是很舒服。濕邪成了這段時間的常見病症,表現也不大一樣。從目前的門診來看,大多數人還沒有明顯梅雨季節引起的身體不適的表現,但會有些消化科胃腸不適的病人...
2017-03-10 -
夏日要防濕熱病
“小滿”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夏天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而“小滿”節氣到來後,氣溫增...
2017-03-10 -
夏季中醫防濕熱 牛羊肉要少吃
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讓市民感到很是頭疼,尤其是在京城,一到上下班時間就是雷電交加,導致人們心情急躁從而飲食欲降低,而更多的在這個季節我們更要注意我們腸胃問題,處於濕熱的氣候讓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很是不適應...
2013-07-05 -
濕溫_時病
【濕溫】是長夏(農曆六月)季節多見的熱性病。因感受時令濕熱之邪與體內腸胃之濕交阻,醞釀發病。表現有身熱不揚、身重酸痛、胸部痞悶、面色淡黃、苔膩、脈濡。其特點是病勢纏綿,病程較長,病史多留連於氣分,有...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