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濕熱兩傷型濕溫

證候表現:脈緩身痛, 舌淡黃而滑, 渴不多飲, 或竟不渴, 汗出熱解, 繼而複熱

病因病機:內不能運水穀之濕, 外複感時令之濕

治則治法:發表攻裡, 兩不可施

誤治:誤認傷寒, 必轉壞證, 徒清熱則濕不退, 徒祛濕則熱愈熾

處方:黃芩滑石湯主之。

鑒別診斷:脈緩身痛, 有似中風, 但不浮, 舌滑, 不渴飲, 則非中風矣。 若系中風, 汗出則身痛解而熱不作矣

病因病機:今繼而複熱者, 乃濕熱相蒸之汗, 濕屬陰邪, 其氣留連, 不能因汗而退, 故繼而複熱。 內不能運水穀之濕, 脾胃困於濕也;外複受時令之濕, 經絡亦困於濕矣

誤治:倘以傷寒發表攻裡之法施之,

發表則誅伐無過之表, 陽傷而成痙;攻裡則脾胃之陽傷, 而成洞泄寒中, 故必轉壞證也

處方:濕熱兩傷, 不可偏治, 故以黃芩、滑石、茯苓皮清濕中之熱, 蔻仁、豬苓宣濕邪之正, 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氣利小便之功, 氣化則濕化, 小便利則火腑通而熱自清矣。 黃芩滑石湯方(苦辛寒法)黃芩(三錢)滑石(三錢)茯苓皮(三錢)大腹皮(二錢)豆蔻仁(一錢)通草(一錢)豬苓(三錢)水六杯, 煮取二杯, 渣再煮一杯, 分溫三服。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卷)·濕溫(瘧、痢、疸、痹附)(篇)

原文:脈緩身痛, 舌淡黃而滑, 渴不多飲, 或竟不渴, 汗出熱解, 繼而複熱, 內不能運水穀之濕, 外複感時令之濕, 發表攻裡, 兩不可施, 誤認傷寒, 必轉壞證, 徒清熱則濕不退,

徒祛濕則熱愈熾, 黃芩滑石湯主之。 脈緩身痛, 有似中風, 但不浮, 舌滑, 不渴飲, 則非中風矣。 若系中風, 汗出則身痛解而熱不作矣;今繼而複熱者, 乃濕熱相蒸之汗, 濕屬陰邪, 其氣留連, 不能因汗而退, 故繼而複熱。 內不能運水穀之濕, 脾胃困於濕也;外複受時令之濕, 經絡亦困於濕矣。 倘以傷寒發表攻裡之法施之, 發表則誅伐無過之表, 陽傷而成痙;攻裡則脾胃之陽傷, 而成洞泄寒中, 故必轉壞證也。 濕熱兩傷, 不可偏治, 故以黃芩、滑石、茯苓皮清濕中之熱, 蔻仁、豬苓宣濕邪之正, 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氣利小便之功, 氣化則濕化, 小便利則火腑通而熱自清矣。 批:作者于濕病, 反復詳盡, 多前人所未及, 較之溫熱, 尤為枕中鴻寶也。 黃芩滑石湯方(苦辛寒法)黃芩(三錢)滑石(三錢)茯苓皮(三錢)大腹皮(二錢)白蔻仁(一錢)通草(一錢)豬苓(三錢)水六杯,
煮取二杯, 渣再煮一杯, 分溫三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