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寶寶記憶力的七部曲
這七步對於新媽媽來說並不難,貴在堅持。下麵新收媽媽快來看七步曲讓寶寶擁有超強記憶力。 一部曲:利用遊戲 “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歌德的話正好說中了幼兒的記憶特點。明智的家長絕不能“命令”孩子記住這、記住那,而是讓孩子在玩中
2012-06-07 11 -
測試寶寶智力水準的好方法
下面看看高智商寶寶在五個領域有哪些主要的行為模式。 一、大運動 大運動是軀體活動和姿態反應,也是人體活動的基礎。若大運動發育得好,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若大運動發育的差,常為智力底下的早期指標,但不一定都是呆傻病。 主要行為模式的出
-
嬰兒的運動與其智力的發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嬰兒運動的每一步發育都是其中樞神經系統成熟的一個階段,反過來又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站和走不僅需要全身肌肉、關節的運動,還需要有肢體的協調動作和身體重心的移動。因此,嬰兒的站、行在促進大腦發育的同時,也促進了小腦的發育
-
豐富的人類社會訊息,孩子是需要的
一個正常的大腦,如果缺少了人類社會的豐富刺激,那麼即使長大了,也缺乏功能。典型的例子是“狼孩”。“狼孩”出生時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擁有正常的大腦。為什麼當他們重返人類社會時,不會說話只會叫,不會直立行走只會爬,即使請各方面專面熟心指導
2012-06-12 11 -
要讓貝貝用兩隻手玩的原因
貝貝用兩隻手玩的原因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400 height=267> 七個月的貝貝喜歡坐在
-
注意培養孩子的無意想像
無意想像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300 height=285> 孩子在1歲前還沒有想像,1-2歲
-
早期教育 不可低估其對提高孩子智商的作用
阿拉巴馬大學心理學教授克雷格.雷米等人的一項長期研究對早期教育提供了有力證據。他們把一批貧困家庭的4個月嬰兒分成兩組:一組送進教育中心,那裡有老師教他們做遊戲和唱歌;另一組不進行早期教育,只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營養。到學齡前期,第一組兒
-
環境色彩影響寶寶身心健康
孩子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周圍環境色彩的微妙影響嗎? 最近,國外有學者對300名嬰兒進行了長達5年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一個在五彩繽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觀察、思維、記憶的發揮能力都高於普通色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反之,如果嬰幼兒經常
-
嬰兒是如何學習的(其二)
誤區:豐富的刺激活動可使大腦產生很多突觸,因此對嬰兒的刺激越多越好。 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同意,如果孩子在家中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其智力就會落後于同歲的孩子。 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依靠福利生活的單身母親很少和他們的孩子交談,福利
-
嬰兒是如何學習的(其三)
嬰兒教育的誤區:基本學習能力在出生後的前三年就已形成,當突觸的快速形成階段結束時,基本學習能力的形成過程也隨之結束,幼兒智力發展的“敏感期”就象一扇窗一樣從此永久關閉。 其實,敏感期這一概念是一些生態學家根據對動物的研究提出來的,
-
嬰兒早期教育不容忽視的關鍵期
年輕的爸爸媽媽千萬別把新生兒想像得那麼無知,認為只要照顧他吃奶、睡覺、洗澡、穿衣就夠了。其實不然。 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專家開始研究新生兒的一切行為,發現新生兒在聽覺、視覺、嗅覺及觸覺等方面具有的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發達許多,而
-
寶寶學手語 有益於智商
專家認為,學會手語可使大腦功能增強。 在11個月時學習了手語的嬰兒,幾個月之後語言能力就超過了同齡人。而且,這種語言優勢一直可以保持到3歲。不僅如此,到8歲的時候,小時受過手語訓練的人,在智商測驗中也會出類拔萃。那些受過手語訓練的
-
嬰兒是如何學習的(其一)
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 1. 新生兒的大腦不到一磅重,只有成人大腦的四分之一大小,而且大量的神經聯繫尚未完成。 2. 3個月時,控制視覺區域裡的大腦突觸(指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接觸並影響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胞體的部位)的密度達到最大
-
教寶寶數數的正確方法
0一2歲孩子的思維主要表現為簡單的外部動作與具體環境事物的相互作用。數字很抽象,對寶寶來講理解起來很困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孩子的思維首先表現為動作。 在思維發生和發展的初級階段,媽媽要多帶寶寶做一些動作,因為動作與思維的關係十
-
爸爸育兒的六大另類絕招
父親在照顧寶寶方面也有很多特色的小妙招,媽媽們不妨也來學習一下哦! 1、唱國歌:讓兒子安靜 在兒子果果5個月大時,為了能讓他安靜下來,我真是煞費苦心,把我所會的兒歌,甚至簡短的唐詩都給他念了,也無濟於事。後來有一次,經歷了瞬間的絕望
-
父母育兒需科學 “老人言”不可聽
現在有些"90後"都當爸媽了,不少年輕人照顧寶寶時手忙腳亂,有的連紙尿褲都墊反了,育兒知識相當匱乏。新生兒隨媽媽出院後,要到第42天才建立兒童保健手冊,定期到醫院接受護理指導、體檢。在這之前,只能由“新科爸媽”自己摸索,或是由家裡的老人
-
1~3歲孩子什麼都搶著做 父母要阻止嗎?
1~3歲的寶寶,什麼都搶著幹。出門去玩,他要自己戴帽子,如果媽媽為他戴上了,他會哭鬧著摘下來,煞有介事地重新戴一次;寶寶看到奶奶包餃子後,過幾天,會自作主張給爺爺“包餃子”,拿著面盆去面袋子裡舀面;媽媽給寶寶洗臉,他會甩開媽媽,伸出胖乎
2012-06-19 12 -
早教 即使是體弱的寶寶也別心軟
從門診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一般體質弱的孩子依賴性特別強、膽小退縮、 自卑懦弱、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差、缺乏自信心,還有一些孩子表現得非常焦慮、敏感、內向甚至孤僻。 這些孩子由於身體答題長期得到父媽媽的遷就,在學 習和性格上或多或少
-
幫孩子建立自我比認字更關鍵
洽洽要去幼稚園了,媽媽開始教他一些簡單的漢字,洽洽雖然學得很認真,可是很快就忘記了。媽媽很著急,這個孩子是不是很笨呢? 建立自我比識字重要 3歲前的寶寶記不住字,並不代表寶寶笨。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記憶保持時間比較短暫,所以容易忘記
-
父母如何發現孩子的優勢智慧
衛衛3歲,幼稚園放假後,媽媽沒讓衛衛閑著,上午看半小時圖畫書,練習半個小時數數,下午彈半小時鋼琴,媽媽覺得從小抓緊學習,寶寶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媽媽這樣做,真的能讓寶寶將來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嗎? 神奇的多元智慧理論 當下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