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90後"都當爸媽了, 不少年輕人照顧寶寶時手忙腳亂, 有的連紙尿褲都墊反了, 育兒知識相當匱乏。 新生兒隨媽媽出院後, 要到第42天才建立兒童保健手冊, 定期到醫院接受護理指導、體檢。 在這之前, 只能由“新科爸媽”自己摸索, 或是由家裡的老人幫忙。 這期間恰恰是寶寶最脆弱的時期, 需要科學、細心的護理。 有的寶寶斷臍後, 爸媽沒做好消毒、乾燥工作, 結果傷口感染、化膿;還有些寶寶身上和臉上長滿奶癬, 這都是護理不好造成的。
剛升格做媽媽的徐女士就深有體會。 “我明明把兒子用的碗、勺都用開水燙過,
在年輕爸媽缺乏正確知識的情況下, 家裡的老人成了帶孩子的權威。 實際上, 有些“老人言”並不科學。 李紅說, 一些老人喜歡給寶寶喂“開口茶”, 如果孩子有G6PD缺陷(俗稱“蠶豆病”), 就可能導致溶血。 還有的老人早早給孩子喂米糊, 其實也不利於寶寶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