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簪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下骨鯁。主癰腫瘡瘍;乳癰瘰鬁;咽喉腫痛;骨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倍量.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囟陷
即囟門下陷如坑狀。多由於先天虧損或因長期腹瀉或慢驚風後,氣血虛弱,髒虛不能上榮所致。六個月以內的乳兒,囟部微陷,無其它症狀的,不作病態。 病證名。指囟門下陷。《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八:“臟腑氣血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囟陷也。”小兒在六個
2017-03-12 3 -
望月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去翳明目;解毒殺蟲。主目暗生翳;疳疾;痔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灰調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癆瘵、五疳、痔漏、蠱食、痘瘡等症,服之皆治,亦
2017-03-12 37 -
胎風
指小兒出生後,身熱,皮膚紅赤,狀如燙火傷的一類證候。大多由於妊娠時過食辛熱,脾胃積熱影響胎兒所致。 胎風,病名。新生兒之丹毒。 ①見《聖濟總錄》。嬰兒稟受不足,觸冒風邪;或由於斷臍,瘡痂未斂,致使風邪侵入體內,蘊結為熱。臨床可見壯熱
2017-03-12 9 -
五疳
疳證按主要的臟腑病變,分為五撞類型。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詳見各條。 五疳 五種疳證的合稱。 ①又名五臟疳。按五臟分類命名的疳證。《小兒藥證直訣》:“疳證有五,謂五臟所受,故得其名。”即心疳、肝疳、脾
2017-03-12 6 -
腎疳
五疳之一。由於乳食失調,伏熱內阻所致。主要症狀有四肢消瘦、面色黝黑、齒齦生瘡或潰爛出血、上熱下冷、寒熱時作、吐逆、乳食減少、大便滑泄,甚則脫肛、肛門潰爛、濕癢生瘡。常見“解顱”、齒遲、行遲等腎氣不足等證。 腎疳,五臟疳之一。出《小兒藥
2017-03-12 5 -
五軟
頭軟、項軟、手腳軟、肌肉軟、口軟,稱為“五軟”,又名“胎弱”、“胎怯”,或稱“白癡”。以發肓遲緩、智力發育不全為特徵。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早產,或後天乳養不足所致。類于大腦發育不全之軟白癡,即伸舌樣愚鈍症。 概述 病證名。 ①指小
2017-03-12 6 -
天釣
小兒驚風的一種。陳治《幼幼近編》:「天釣屬心肺積熱所致,其證涎潮(形容口水多)搐弱,項強痰鳴,雙眸(即目睛)翻上,爪甲包青,皆痰熱壅滯上焦所致」。 天釣,病證名。宋·楊士瀛《仁齋小兒方論》作“天瘹”。又名天釣驚風、天吊驚風。即嬰幼兒高
2017-03-12 5 -
口疳
小兒疳積泄瀉,未愈或初愈,口腔發生潰瘍,稱為“口疳”。是由於濕熱蒸灼津液所致。 ①指口腔病。見《外科啟玄》卷八。多由陽明濕火薰蒸而發,常見於小兒。症見口內腐潰,或連及咽喉,疼痛不適,飲食有礙,手心熱等。治法:初宜清瀉濕熱,用清胃散加減
2017-03-12 8 -
客忤
小兒突然受外界異物、巨響、或陌生人的驚嚇,而發生面色發青、口吐涎沫、喘息腹痛、肢體瘛瘲、狀如驚癇的,稱為“客忤”。 客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千金要方》名少小客忤,又稱中客忤、中客、中人。由於小兒神氣未定,如驟見生人、突聞異聲、突
2017-03-12 12 -
石風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止咳平喘。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癱瘓;跌打損傷;咳喘;胃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養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濕。 2.《民
2017-03-12 10 -
圓葉茅膏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痰;鎮咳;平喘;止痢。主咳嗽;哮喘;百日咳;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可作祛痰藥。治療支氣管炎。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毛葉白粉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解毒。主咳嗽;哮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淡、微澀、平。有拔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能。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癰瘡腫毒。
2017-03-12 16 -
螳螂子
初生兒數天或一個月,二側腮內發現有腫脹有硬塊,吮乳不便,甚至啼哭不能出聲,稱為“螳螂子”,俗名“土脯子”,今名“頰脂墊”。 ①病證名。出《幼科金針》。又名妨乳、頰脂墊。小兒生後一月左右,口腔內兩側近牙齦處,出現腫硬隆起的脂肪墊,剖視之
2017-03-12 11 -
側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追風散寒;舒筋活絡;補腎壯陽。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陽痿遺精,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一9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舒筋活絡、追風散寒等功效。多用於滋補品。《廣菌譜》:柳耳主補胃理氣、治反胃、吐
2017-03-12 9 -
馬牙
多因胎內受熱毒所致。其症狀為初生兒牙齦上生白色小泡,狀如脆骨,妨礙吮乳。 什麼是馬牙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
2017-03-12 7 -
石龍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清熱利濕。主疔瘡癤腫;瘰鬁;無名腫毒;蛇咬傷;腸癰;目赤腫痛;黃疸;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涼解毒
2017-03-12 13 -
心下溫溫欲吐
語出《傷寒論》。“心下”,指胃脘部位。“溫溫”,噁心之意。全語形容胃脘間有噁心感欲吐又吐不出。是因胃中寒飲上逆或胸中痰氣阻塞所致。 6種食物養好你的胃 專家稱,特別是對於有胃病的朋友而言,春節期間忙出行、忙趕路,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身體
2017-03-12 10 -
痿症
定指肢體萎弱廢用的一類病症,又稱“痿躄”(音“畢”),多由下肢無力開始,漸至手足軟弱,肌肉麻木不仁,皮膚乾枯失澤等。亦有在高熱後出現四肢痿弱不舉,或產後萎軟失用的。其病因可能由於“肺熱葉焦”,邪熱灼傷血脈,或陽明濕熱傷筋,致筋弛不收;或
2017-03-12 11 -
氣臌
臌脹類型之一。因於脾虛氣滯者,症見胸腹脹滿不適,按之仍覺柔軟,伴有氣逆,噯氣等症狀。因於七情鬱結、氣機壅寒者。症見腹大、青筋顯露,膚色蒼黃,四肢消瘦等。 病因 因於脾虛氣滯或因於七情鬱結、氣機壅寒。 症狀 症見胸腹脹滿不適,按之
2017-03-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