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型四肢癱型腦癱常常侵犯足月嬰兒及小於胎齡兒, 也可見於極低體重兒。 臨床表現方面幾乎都混有其他類型的因素, 多引起顯著的運動殘疾。
單純的痙攣型四肢癱一般是指重度雙癱, 是由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所引起。 因此, 其基本臨床特徵與痙攣型雙癱相同, 只不過是上肢的臨床表現也比較重。 上肢表現為痙攣、屈曲, 前臂旋前, 手握拳及拇指內收, 伸手抓握功能障礙, 甚至不能兩手合在一起, 豎頭的發育延遲相當明顯。
有資料把痙攣型四肢癱分為Ⅰ型和Ⅱ型。 Ⅰ型為單純的痙攣型, Ⅱ型為混有強直及手足徐動要素者。
痙攣型四肢癱多為重度腦癱, 特別是因窒息、外傷及先天畸形等因素所致者。 由於皮層損害比較廣泛, 所以常伴有精神發育遲滯、視聽覺異常及癲癇等。 有報告稱此型的癲癇發生率高達94﹪。 常常有腦小畸形, 小頭症。 這樣的小兒能步行或借助支具步行者不超過1/3。
本型四肢的運動障礙程度相近, 但也可見到不均衡者。 此外重複性偏癱, 也就是兩上肢損害比兩下肢重且左右不對稱者也屬於痙攣型四肢癱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