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由於類型、受損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 即使同一患兒, 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也不盡相同。
腦癱患兒常有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及精細運動兩個方面。 正常小兒3個月時俯臥位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 兩手能在胸前相握, 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能獨立坐在較硬的床上不易跌倒;8~10個月時會爬, 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動;1歲時能獨立站立;1歲~1歲半時能走。 腦癱患兒不能完成相同年齡正常小兒應有的運動發育水準。
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 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 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 而且常為交替樣蹬踢, 腦癱患兒蹬踢動作明顯減少, 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 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 腦癱患兒上肢活動也減少。 正常小兒在1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 而痙攣型癱瘓偏癱則表現為經常只用一側手持物, 另一側活動減少, 且手常呈握拳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