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持與擴大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應從患兒的中樞向末梢方向進行被動或主動的關節活動訓練。 按肩、肘、腕、指的順序可推拉滾筒、趴滾筒、推沙袋及插放木釘板等作業活動, 維持關節活動度。 一個肢體做關節活動等時, 應固定其他三個肢體, 做分離運動, 以校正聯合運動模式。
(2)用上肢法牽拉攣縮部位, 降低肌張力和緩解處於痙攣的肌肉, 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屈曲相保持3分鐘;屈曲相和伸展相的交互動作15~20 回;再保持屈曲相肢位3分鐘。 或用Bobath法等手技抑制異常姿勢,
(3)有效的負重訓練:手膝位(雙手-單手的支撐)。
(4)增強肌力訓練與平衡訓練:帶沙袋物品轉移。
(5)促進肩與手臂分離動作的訓練:手的動作須在良好的粗大動作支撐下完成, 因此, 須誘導患兒在不同活動範圍做上肢的屈伸動作, 如手膝位鼓勵其做伸手向前的動作等, 糾正其異常姿勢與肢位。
(6)雙上肢中位線活動控制能力訓練:雙手互遞玩具或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