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還想再要一個孩子 生孩子的誘惑

大女兒出生後, 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打包送人, 覺得人人都只要一個, 我肯定也如此。 可在美國生活那兩年, 有了兒子。 兒子來了以後, 朋友說:“你現在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了, 加起來正是一個‘好’字, 打住吧。 ”可是, 第3個寶寶還是來了, 在我馬上步入中年的時候。

那一年, 我39歲。 職業上做到中層, 加班是常態, 還經常出差。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那個狀態在其他人眼裡根本不適合要孩子。 連丈夫也不同意。 可是扛不住我固執呀。 我覺得, 這個寶寶來到我的子宮裡, 是生命的安排, 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 克服一切困難,

也要把他生下來。 如果我不這樣做, 將來很有可能後悔。

我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女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猶猶豫豫。 她們總是說:“哎呀, 生孩子呀, 我得考慮考慮。 ”我總是直接告訴她們:“你有什麼考慮的?有時間考慮, 早生完了。 ”孩子不僅是生命的延續, 也是生命的補充。

沒有孩子時, 我工作節奏很快, 生活也是豐富的, 可總是會忽然感到空虛, 情緒很低落。 孩子的到來, 就像一個大圓撐起時常洩氣的部分, 我意識到我不僅要對自己, 而且必須對這些小生命負責。 這令我比以前更堅韌、執著, 我喜歡發生在自己內心的這種變化。

他讓我充分享受孕育生命的過程

第3個寶寶的到來和前兩次截然不同。

老大出生的時候, 我和丈夫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戰戰兢兢, 手忙腳亂。 老二出生的時候, 恰又趕上我們回國, 很多精力放在各自的事業上, 對孩子有種虧欠的感覺。 可是小兒子的出生讓我充分享受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 我不再那麼緊張了, 我知道他每個階段的樣子, 知道他生病了該怎麼處理, 知道如何協調瑣細的生活。 把他擁在懷裡, 從心底湧上來的快樂難以言表。

要說我喜歡孩子的哪一個階段, 其實每個階段我都喜歡, 各有各的好。 小孩子剛出生時, 小小的軟軟的一團, 全身心就只依賴你一個人, 當然最可愛。 而大女兒的洞察力常常讓我驚歎生命的神奇, 她對我工作的內容已經形成自己的想法, 可她才11歲!有時候我會想, 不久之前, 她還是那麼小的一個寶寶呀。

我希望他們不孤單

我反對把新生命當作工具, 比如夫妻情感不好, 那麼就生一個孩子作為家庭紐帶什麼的。 我尊重生命, 也會尊重他們的成熟與獨立。 有的家長無法接受孩子長大, 孩子去住校都能讓他們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並且因此而考慮再要一個。 我不是這樣的。

我出生在大家庭, 兄弟姐妹4個, 他們在我養育3個寶寶的過程中給予我最大的支持。 兩個大的孩子現在要上學、週末還要上培訓班, 而小兒子還處在必須由媽媽抱著、呵護著的階段。 是我姐姐, 在週末陪兩個大孩子玩兒、送他們上課, 待他們視如己出。 如果沒有家人, 我無法想像生活將如何困難。 這樣牢固的支撐, 無可替代。 也許, 促使我選擇留下這些生命的很大一個原因,

就是我希望他們接下去的人生能夠不孤單。

${FDPageBreak}

心理專家解答

■ 40歲了, 再生一個寶寶的欲望

他們年近四十, 早就告別了給嬰兒換尿不濕和無法入睡的夜晚, 可是, 他們又產生了再生一個小孩的念頭。 大孩子們的離開, 再婚, 對衰老的擔憂……我們分別採訪了心理學家李子勳、瑪裡茲·瓦揚、精神分析師讓-克羅德·裡奧戴、夫妻關係專家弗朗索瓦茲·桑德, 向我們解釋這些朋友的動機。

■ “最後一個小孩”的深意

心理學家瑪裡茲·瓦揚認為, 對於很多中年生子的人來說, 這個孩子通常都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小孩”。 而“最後一個小孩”是有深意的:“小”意味著可以去觸摸、感覺和擁抱, 這蘊含著一種肌膚相親的快樂;“最後”則表示這是一段歷程的終結,

是一段華彩樂章的休止符。 最後一個小孩讓人意識到有些東西不是永遠都能擁有的, 而且小寶寶還能讓母親再次感受到作為一個“好媽媽”的甜蜜。

李子勳認為, 對於女人來說, 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有月經。 而‘40歲’意味著這種能力的喪失。 所以中年選擇再生育的女性, 大多數的心理動因是喪失感。 這和許多男性人到中年忽然開始喜歡年輕女孩子的原因是相同的:他們借此來消弭喪失帶來的焦慮和恐慌。

■ 未解決的家庭問題

在生最後一個小孩的欲望背後, 有時候還隱藏著一些未獲解決的家庭問題, 這個孩子就是用來“結帳”的。 比如有人出身於一個有4個孩子的家庭, 於是當她“只有”3個孩子的時候, 她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

另外,瓦揚認為還有一些無法表達或未能表達的感情,比如希望為死去的人—如祖父母或父母—賦予年輕的生命,為他們增加一個後代,延續他們的血脈。正因為如此,很多再生最後一個小孩的欲望產生于父親或母親去世的時候。

“對於某些個體而言,40歲還意味著一件事:第一個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婚姻也相對低潮。再生一個孩子既能維繫夫妻之間的感情,又能維持自己被依賴的感覺。當然,這是小眾的,那些需要另一個生命來完整自己、使自己重新處在幸福感當中的個體,通常沒有成熟的自我,並且對現有的婚姻不夠滿足。”李子勳說。

■ 起紐帶作用的寶寶

最後一個孩子降生在重組家庭之中時,情況有所不同。作為新夫妻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作為紐帶,把兩個家庭聯結起來。但是根據夫妻關係專家弗朗索瓦茲·桑德的觀察,在這種情況下,“當對生孩子的欲望沒有達成一致時,可能會最終導致嚴重的家庭衝突,雙方都會感覺自己上了當。由此產生了分手的風險。”精神分析師讓-克羅德·裡奧戴認為:“這個風險必須加以重視。另外,生最後一個小孩的欲望還可以成為我們在完全成熟的年齡全面審視自己的機會,改變以自己的意願為尊的思考方式,從把孩子視為一個客體,變成視為一個主體;從‘生孩子’到‘等待孩子’。”

■ 整個人類的窘境

此外,李子勳認為,“多子女”是人類的潛在欲望。但是現在,人類的生育高峰已經過去了。人們只有幾年的生育能力,在德國,許多人如果在25~30歲的階段不生育,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而這種對生命缺失的恐慌,過了35歲尤為明顯。所以,這也是人們中年渴望生子的原因之一。

她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

另外,瓦揚認為還有一些無法表達或未能表達的感情,比如希望為死去的人—如祖父母或父母—賦予年輕的生命,為他們增加一個後代,延續他們的血脈。正因為如此,很多再生最後一個小孩的欲望產生于父親或母親去世的時候。

“對於某些個體而言,40歲還意味著一件事:第一個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婚姻也相對低潮。再生一個孩子既能維繫夫妻之間的感情,又能維持自己被依賴的感覺。當然,這是小眾的,那些需要另一個生命來完整自己、使自己重新處在幸福感當中的個體,通常沒有成熟的自我,並且對現有的婚姻不夠滿足。”李子勳說。

■ 起紐帶作用的寶寶

當最後一個孩子降生在重組家庭之中時,情況有所不同。作為新夫妻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作為紐帶,把兩個家庭聯結起來。但是根據夫妻關係專家弗朗索瓦茲·桑德的觀察,在這種情況下,“當對生孩子的欲望沒有達成一致時,可能會最終導致嚴重的家庭衝突,雙方都會感覺自己上了當。由此產生了分手的風險。”精神分析師讓-克羅德·裡奧戴認為:“這個風險必須加以重視。另外,生最後一個小孩的欲望還可以成為我們在完全成熟的年齡全面審視自己的機會,改變以自己的意願為尊的思考方式,從把孩子視為一個客體,變成視為一個主體;從‘生孩子’到‘等待孩子’。”

■ 整個人類的窘境

此外,李子勳認為,“多子女”是人類的潛在欲望。但是現在,人類的生育高峰已經過去了。人們只有幾年的生育能力,在德國,許多人如果在25~30歲的階段不生育,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而這種對生命缺失的恐慌,過了35歲尤為明顯。所以,這也是人們中年渴望生子的原因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