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腦癱兒表現有哪些

腦癱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 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響的, 月齡不同的寶寶腦癱表現的特徵不同, 下面就來幫大家介紹一下腦癱兒表現有哪些的內容, 希望大家對腦癱兒表現有更多的瞭解。

0~3個月腦癱兒表現:

表現為嬰兒多睡或入睡後易驚、抖動, 有尖叫, 易哭鬧, 難按撫, 注視追物不好或時間短暫, 頭控制力差, 易後仰, 頸後離床高, 仰臥俯臥常偏向一側, 俯臥時頭不能抬起或抬起不充分, 時間短, 側臥時頭後仰不能側屈, 軀幹發硬、發僵, 嚴重哭鬧時可出現角弓反張, 非對稱性頸緊張反射較明顯,

雙上肢內收內旋, 緊握拳不易鬆開, 擁抱反射及放置反射不易引出。 雙下肢伸直, 發硬, 蹬動少, 家長述換尿布時雙腿不易分開, 扶站時足尖著床或交叉, 踝陣攣可引出。

4~6個月腦癱兒表現:

患兒注視時間短或不追物, 表情較呆板, 逗笑時反應差, 不愛笑, 交流少, 頭控制能力差, 在豎立位時多左右搖動或偏向一側或後仰。 俯臥位時抬頭不能達90°或偏向側, 雙上肢易內收內旋, 握拳, 拇指內收, 不能雙手相抱, 手不能入口, 俯臥位時肘支撐完成困難, 圍巾征異常, 多不能完成主動翻身, 雙下肢肌張力高, 足尖著床或雙腿交叉, 踝關節抵抗明顯, 趾關節屈曲明顯, 內收肌角及膕窩角小於正常兒。

6~10個月腦癱兒表現:

患兒注視時眼神不靈活,

表情呆板, 逗笑反應差。 頭控制弱, 易後仰或向前低下, 俯臥位抬頭控制時間短, 前胸抬起不充分, 肘支撐困難, 雙上肢中線操作困難或時間短, 雙手緊握或不易握緊。 雙下肢伸直, 屈膝屈髖不充分, 雙手不能抱腳, 下肢內收肌角、膕窩角、足背屈角小於正常兒, 足前掌負重或雙腿交叉。 坐位時雙下肢不能外展外旋, 負重面積小, 平衡差, 保護性反應沒有, 哭鬧時易向後倒下, 圓背, 骨盆後傾。 不會爬或爬行時雙下肢屈膝不充分, 軀幹僵直, 沒有側屈或旋轉動作, 俯臥時以腹為中心旋轉不充分。

10個月以上患兒除以上表現外, 還表現為足尖或足前掌負重, 足跟發育小, 足外翻, 足弓發育不良, 內踝韌帶受力線不良造成鬆弛,

拇趾內收, 其餘四趾不易負重, 站立時下肢不能放鬆, 內收內旋, 伸髖不充分, 膝關節控制力差。 若患兒伸髖不充分, 膝關節在站立位或在步態中易發生膝關節過伸。 患兒往往不能獨站或站立姿勢異常, 站立平衡差。 不能獨走或走路姿勢異常。

以上就是我們專家給大家講解腦癱兒表現有哪些的內容,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講解的內容以後, 對腦癱兒表現有哪些酒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專家提醒:六個月時腦癱的現象進一步明顯, 這時讓孩子接受治療康復的效果更好。 若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可直接諮詢線上專家, 專家會為您詳細的解答。

 腦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