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木傑現象和黎明現象分別是怎樣產生的

蘇木傑現象黎明現象分別是怎樣產生的

1、蘇木傑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蘇木傑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現象。 蘇木傑於20世紀30年代發現胰島素用量過大可導致糖尿病血糖不穩定,當減少胰島素用量時,反使病人血糖下降,於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從而稱這種現象為蘇木傑反應

“蘇木傑現象”表現為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簡單地說,也就是“低後高”現象。 它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為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現反跳性升高。

2、黎明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于黎明時分(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 這一現象最初是1981年由國外學者Schmidt首先提出。

黎明現象(DMDP)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見于健康人群。 應該注意黎明現象(DMDP)與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鑒別,如降糖劑或夜間胰島素(INS)不足所致夜間基礎血糖升高延續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劑過量所致的夜間低血糖後反應性高血糖(Somogyi現象)等。 診斷除瞭解患者有無乏力、心悸、饑餓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狀、睡前尿糖及降糖劑的使用方法外,夜間每1~2小時監測一次靜脈或毛細血管血糖,或用持續血糖監測儀監測夜間血糖,根據夜間血糖繪製夜間血糖曲線而作出正確診斷。

目前多採用微型試紙血糖儀監測夜間手指毛細血管血糖,比靜脈血糖微高,相關性良好。

“黎明現象”的處理措施

1、餐前短效胰島素加長效胰島素混合注射;

2、晚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 其中,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效果最好,因為它作用高峰時間恰好可位於黎明前後,也就能充分補充黎明時機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

3、可將早餐前使用的胰島素提前在早晨6時注射,以縮短高血糖持續時間;(4)應用胰島素閉環泵治療,可依據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動調節胰島素輸入量。

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點是費用昂貴,無法普及。

“蘇木傑現象”的處理措施

1、減少晚餐前胰島素的用量;

2、睡前尿糖陰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準者,可適當進食少量糖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