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痛經的常識有什麼

一、病因

1。 痛經的解剖學基礎

宮頸管狹窄或瘢痕引起經血外流不暢、受阻、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不容易排出導致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釋放增加, 子宮痙攣性收縮, 子宮頸管狹窄可能是先天性的, 也可能是手術創傷, 電灼, 鐳射過深引起瘢痕。

2。 痛經的生化基礎

已有許多事實證明, 有痛經的婦女其子宮內膜產生前列腺素明顯高於無痛經婦女, 提示前列腺素釋放增加是引起子宮痙攣性收縮的生化基礎, 前列腺素碳氫化合物有環戊烷, 存在於人的組織中, 產生於局部的花生四烯酸在氧合成酶作用過的環氧化酶(cycloxygenase)途徑下衍生出前列環素PGI2,

PGE2, PGF2α, 前列腺素與凝血氧環(thromboxan A, TXA)。

二、臨床表現

原發性痛經從初潮開始每次月經來潮即感到小腹墜脹與痙攣性疼痛, 嚴重者伴有噁心與嘔吐, 疼痛區可放射至後背部與大腿內側。 疼痛時間持續48~72h, 有待於月經量多, 有血塊與組織物排出後, 疼痛方能緩解, 一般排出的組織物呈粉紅色, 片狀, 大小不一, 有時也有整片似三角形的管狀物此乃子宮內膜呈整片膜落所致, 這種組織稱子宮蛻膜管型。 這種痛經亦稱膜樣痛經。

原發性痛經者經肛查(未婚者)均無明顯陽性體征。 若痛經病史長久也可發現子宮活動度欠佳, 雙側附件有包塊形成或後陷凹處結節, 有觸痛。 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腫,

常表現為繼發痛經。

三、檢查

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 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 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 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 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 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四、診斷

反復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週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五、治療

一般認為痛經在女孩子中是常見的症狀, 長大後特別是婚後生育過後, 痛經自然會消失, 可不必治療。 但是痛經的疼痛時間長達3天者應當予以治療。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 以止痛, 鎮靜為主, 早年有人採用手術療法,

行擴張宮頸管甚至骶叢神經切除術, 近年來都採用綜合治療包括精神疏導, 中藥、西藥與針灸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