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哪些中藥方可止咳利咽

組成 炙麻黃10克, 杏仁15克, 荊芥15克, 蘇葉15克, 五味子10克, 陳皮10克, 桔梗15克, 僵蠶10克, 蟬衣10克, 紅花5克, 全蠍2克, 黃芩15克, 甘草10克。

功能 疏風利咽, 宣肺止咳。

主治 喉源性咳嗽。 症見咽癢即咳, 乾咳少痰, 甚或數周數月不愈, 或咳甚者兼有喘鳴。 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後遺留的咳嗽, 慢性咽炎複感外邪久咳不愈, 也可見於變異性氣管炎。

用法 水煎服, 日1劑。 每劑水煎2次, 共取汁400毫升, 早晚餐後分服。

方解風性善行數變、最易致癢, 風寒或風熱侵之, 又易沿喉咽順下犯肺。 如風邪偏盛, 可致咽喉不利, 咽癢較甚, 並致肺失宣發, 咽癢即咳。 其特點是咽癢必咳,

不癢不咳, 乾咳少痰。 顯然, 咳源於風邪所致的咽癢、咽喉不利, 其引發咳嗽的病變核心不在肺而在喉咽, 故也稱喉風咳。 本病之咳, 為風邪滯留咽喉累及氣道而成, 故疏風利咽是其基本治法。 方中麻黃、荊芥、蘇葉, 疏風散寒, 宣降肺氣, 再合五味子, 一散一斂, 宣斂有制, 既防發散太過, 又避斂肺留邪, 而止咳之力大增;僵蠶、蟬衣、全蠍、紅花, 疏風化痰, 活血利咽, 解痙止咳;陳皮、桔梗、杏仁、甘草, 化痰利咽, 宣肺止咳;方中黃芩, 一防散寒藥之溫燥, 二防外邪入裡化熱, 三是五味子酸溫斂肺止咳, 以黃芩苦寒清肺降瀉而佐之。 正如《醫學啟源》“主治心法”所說:“凡嗽, 以五味子為君……有熱無熱, 俱用黃芩為佐。 ”全方疏風利咽、宣肺止咳, 治咳不重宣肺,
而重在疏風利咽。 疏風散邪以除致病之因, 疏風、化痰、活血利咽以直達病變之所, 與病因病機頗為合拍, 故其效也佳。

加減 咽幹而癢, 加玄參15克、麥冬15克、細辛3克;咳甚而喘者, 加地龍15克、桑白皮20克;痰黏不易咳出者, 加知母15克、沙參15克;咳黃痰者, 去麻黃、蘇葉, 加銀花20克、梔子15克、瓜簍皮20克;頓咳甚者, 加白前9克、百部9克、地骨皮15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