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針刺治療三叉神經痛有哪些種類

針刺治療三叉神經痛有:

體針:三叉神經第一支痛:針太陽、陽白、頭維、絲竹空、魚腰風池、翳風等穴。 三叉神經第二支痛:針下關、頰車、地倉、夾承漿、大迎、四白、養老、迎香、聽會等穴。 三叉神經第三支痛:針下關、頰車、地倉、聽宮、承漿、大迎等穴。

用透刺法, 如太陽透下關再透頰車, 頰車透地倉, 地倉透頰車, 攢竹及陽白均透魚腰, 顴醪透下關, 兌端透地倉。 在四肢的遠端再配以內庭、合谷、外關、足三裡等穴。

以上各支痛, 風寒型者加風池、風門、列缺;風熱型者加大椎、曲池、外關;胃肝實熱上沖者加太沖、內關、合穀;陰虛火旺者加風池、太溪、陽陵泉等穴。

一般是針感越強, 效果越好。 因為先刺激面部穴位有誘發疼痛之虞, 故先刺激合穀穴, 待疼痛減輕後再刺激面部穴:先刺激遠端穴, 再刺激局部穴位、近端穴位;多採用中、強刺激手法。 一般每日針刺1次, 每次留針15-30分鐘, 15-20日為1個療程。

電針:第一支痛針刺激魚腰穴。 第二支痛針刺四白、顴醪或下關穴。 第三支痛針刺下關、承漿或地倉穴。 配針刺合穀穴。

選好穴位後通以脈衝電流, 然後緩慢增加強度, 至患者有麻、重、沉及脹感覺。 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 出現面肌抽動為宜, 不產生難忍受的疼痛。 每次留針10~15分鐘, 每日1次, 10~15次為1個療程。

頭針:治療三叉神經痛刺激區的定位, 主要針刺穴位對側感覺區下2/5。 先在頭部選好刺激區,

將針斜行刺入皮下, 當達到所需深度時, 加快撚轉頻率。 一般每次留針5~10分鐘, 10次為1 個療程, 間隔3~5日後, 再進行第=療程。

耳針:取面頰、上頜、神門、額、枕、下耳及皮質下等穴。 每日任選一組穴位刺之, 針刺後, 以中、強刺激, 間歇撚轉留針15-30分鐘, 每日1次, 每10~15次為1個療程。 為增強療效, 找到有效點後, 可以附以埋針法。 一般埋針2~3個穴, 每隔日換針1 次。

手針:取咽喉點, 行強刺激, 大幅度撚轉, 多在疼痛發作時採用此種療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