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 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 胃腸症狀, 關節腫痛及泌尿系統症狀。 多見於5歲以上小兒。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由於某種致敏原引起的變態反應所致, 但直接致敏原尚不明確。 起病前常有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經1~3周潛伏期後發病。
此外, 病毒如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等, 寄生蟲如蛔蟲, 鉤蟲等, 食物如雞蛋、魚、蝦等, 藥物如氯黴素, 水楊酸鹽等, 其它如蟲咬、花粉等均可能成為致敏原;使體內發生自身免疫反應, 以致毛細血管發生炎性改變。
病理 基本病變為毛細血管壁的炎性反應, 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漿及血細胞滲出, 引起水腫及出血。 小動脈及小靜脈也可受累, 小血管的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也可有嗜酸粒細胞的浸潤及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滲出, 受累血管的周圍還可有核的殘餘及腫脹的結締組織, 小血管的內膜增生, 並出現透明變性及壞死, 使血管腔變窄, 甚至梗塞, 並可見壞死性小動脈炎。 皮膚及胃腸道都可見上述改變, 關節腔內多見漿液及白細胞滲出, 但無出血, 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粘膜可有出血, 並常累及腎臟, 紫癜性腎炎的病理變化輕重不等。 輕者為局灶性腎炎, 比較多見, 重者為增殖性腎炎伴新月型改變, 免疫螢光檢查可在腎小球上發現C3和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