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黑木耳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黑木耳在生活中是很多菜的配料, 對於黑木耳的食用大家都知道是有很多好處的, 黑木耳對於人們的保健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對於黑木耳的瞭解是一定要更加全面的,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使用黑木耳時有一定的把握和分寸。 那麼, 黑木耳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保健及藥用功效

黑木耳入藥媽載于漢代《神農本草經》,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 入胃、大腸二經。 能涼血止血, 和血養營, 益氣潤肺, 滋陰潤燥, 護膚美容, 養胃健脾。 對崩中漏下、痔瘡出血、久病體虛等症, 最為適宜。 《神農本草經》謂其"益氣不饑,

輕身強志"。 《飲膳正要》稱之"利五臟, 寬腸胃"。 《隨息居飲食譜》早:"補氣耐饑, 活血, 治跌打損傷, 凡崩淋血痢, 痔患腸風, 常食可瘳"。 《惠濟方》用木耳30克燒存性, 木賊30克研末, 每服6克, 兩藥均炒研為末, 每日二次, 每次10克, 溫酒調服, 治療新久瀉痢。 《對惠方》中用黑木耳30克, 水二大盞, 煮木耳至熟, 先用鹽、醋將木耳食下, 後服其汁, 每日二次, 可治血痢日夜不止, 腹中痛。 《孫天仁親效方》用黑木耳250克, 炒見煙後研細末, 每次取6克入血餘炭1克, 好酒調服出汗, 可治崩中漏下。 民間以黑木耳50克, 紅棗30枚, 紅糖少許, 經常煮食, 治療婦女體虛貧血。 取木耳5克, 粳米60克, 紅棗5枚冰糖適量, 同煮粥, 經常早晚服食, 可治虛勞咳嗽、咯血、便血、。 用黑木耳、銀耳各10克,
洗浸軟置碗內蒸一小時, 經常服食。 可治血管硬化、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出血等症。 黑木耳10克, 當歸、白芍、黃芪、甘草、陳皮、桂圓肉各3克, 加水煎服,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 黑木耳營養豐富, 除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鈣、鐵及鉀、鈉、少量脂肪、粗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外, 還含有卵磷脂、腦磷脂、鞘磷脂及麥角甾醇等。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 常吃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凝聚,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對冠心病、動脈血管硬化、腦心血管病頗為有益, 並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黑木耳中的膠質, 還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聚集, 排出體外, 起清滌湯胃作用。

黑木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類,

不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 也是美容的物質基礎。 其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 轉變成維生素A, 有潤澤皮膚毛髮的作用。 卵磷脂在體內可使體內脂肪呈液質狀態, 有利於脂肪在體內完全消耗, 帶動體內脂肪運動, 使脂肪分佈合理, 形體勻稱。 纖維素促進腸蠕動, 促進脂肪排泄, 有利於減肥。 將黑木耳焙焦研成細末, 加水或牛奶調成糊狀, 敷臉面, 10~15分鐘後用溫水洗淨, 可營養皮膚, 保持皮膚光潔柔滑, 減少皺紋, 消退斑點。

黑木耳營養價值較高, 味道鮮美, 蛋白質含量甚高, 被稱之"素中之葷", 是一種營養頗豐的食品。 既可作菜肴甜食, 又可治療多種疾病, 可謂藥食兼優。

黑木耳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對於大家來說瞭解黑木耳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家是一定要從全面的問題進行瞭解, 只有大家瞭解夠全面, 這樣才能真正的使得黑木耳的營養發揮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蘆筍的功效與作用

    蘆筍抗癌作用 為什麼蘆筍有如此功能呢?蘆筍中含有豐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部分,能阻止致癌物質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防止造成基因突變,刺激環腺苷的積累,抑制癌細胞中... [詳細答案]

  • 1回答

    柚子的功效與作用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 [詳細答案]

  • 1回答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花椒能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發熱病人禁用,陰虛火旺之人忌食,孕婦忌食。 [詳細答案]

  • 1回答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洋參。入肺、胃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功效,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幹。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 主要用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用於治療肺虛久嗽、咳... [詳細答案]

  • 1回答

    海藻面膜的功效與作用

    用小勺弄兩小勺海藻到小碗內,然後加入 1:4 的水或昭貴的水水,即1 小勺海藻加4 小勺水,加水的時候同進用面膜棒以打雞蛋的方式攪拌,這時你會發現海藻釋放出好多膠原蛋白出來噢。 得溫水的效果要比涼...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