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鄒(化名)是小學三年級學生, 考試經常得第一, 父母常常誇他是最聰明的孩子。 有一次, 曉鄒考試沒發揮好, 結果成績不理想, 他一回家就嚷著不想讀書了。 父母嚇了一大跳, 問了好久, 曉鄒才哽咽著說:“這次數學考試我沒有得第一, 只考了80多分……我是不是變笨了, 不是最聰明的孩子了?老師同學一定都會笑話我的……”
心理醫生建議, 孩子讀小學時, 家長應盡可能讓他們體驗成功, 建立自信。 但如果一味表揚孩子聰明能幹, 易滋長孩子的“蛋殼”心理, 讓孩子害怕失敗, 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家長應讓孩子明白,
另一方面, 孩子遭受挫折尋求大人的幫助時,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時鼓勵, 或是遭到父母的誤解否定, 則易產生自卑、偏執的性格, 甚至可能採取偏激行為。 相反, 如果大人能耐心給予幫助和引導, 那麼孩子便會養成積極交流的習慣, 並逐步形成能坦誠、大膽地與別人溝通的性格。
那麼, 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呢?對此, 唐靜老師建議, 孩子在遊戲中可能會碰到一些困難, 比如搭積木時, 一座快建好的“高樓”突然塌了, 看著孩子沮喪的表情, 家長不要立刻插手, 可以和他討論, 引導孩子思考“高樓”塌了的原因, 然後讓他自己解決。 當他重新搭成“高樓”時, 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收到家長以及老師們的關注, 如何與孩子交流溝通是每一位家長的煩惱, 心理專家的出現讓與孩子溝通變得簡單, 家長們也不妨嘗試下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 聽聽李子勳老師的家庭治療工作坊, 看看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與孩子更好的相處?從而更好的教育, 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