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消化不良的類型及處理

根據本病在臨床上以食欲減退, 體重減輕、面黃肌瘦、皮毛憔悴甚或遍身骨露、羸瘦如柴等症狀為主要表現, 屬於中醫“疳證”範疇。

疳積是疳證和積滯的總稱。 積滯與疳證有輕重程度的不同。 積滯是指小兒傷于乳食, 損傷脾胃, 而導致脘腹脹滿, 香良安食, 納熱或煩躁, 夜臥不寐, 啼哭不寧, 大便惡臭等為不運征的病症;疳證則又是積滯的進一步發展, 即由於脾胃運化功能不健, 氣血無以生化, 日久可見患兒形體消瘦, 面色蒼白, 四肢不溫, 毛髮稀枯, 精神萎靡, 啼聲低微, 大便溏泄等症狀。 包括了西醫學的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某些維生素缺乏症等疾病。

中醫認為乳食積滯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 即積滯可傷及脾胃, 脾胃虛弱又能產生積滯。 所以推拿治療時常採用消積導滯、調整脾胃的原則。

基本手法

1、捏脊法:患兒俯臥, 醫者兩手沿脊柱兩旁, 以拇指和食指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患兒肌膚, 兩手交替邊捏拿邊向上推進, 自尾骶部開始, 捏到枕頸部。 反復操作10~15次。

2、分腹陰陽:患兒仰臥, 醫者正面而立, 兩手掌平放患兒臍下, 以指腹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 向兩側推出, 分推200次。

3、順、逆時針摩脘腹各3分鐘。

4、點按中脘、天樞穴各1分鐘。

5、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隨症加減:

1、積滯傷脾型

症見形體消瘦, 體重不增, 腹部脹滿, 飲食不香, 精神不振, 夜眠不安,

大便不調常有惡臭, 舌苔厚膩。

基本手法再加:

①補脾經、揉板門各100~300次。

②推四橫紋、運內八卦各100次。

2、氣血兩虧型

面色黃或白, 毛髮枯黃稀疏, 骨瘦如柴, 精神萎靡或煩躁, 睡臥不寧, 啼聲低小, 四肢不溫, 發育遲緩, 腹部凹陷, 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

基本手法再加:

①補脾經300次。

②推三關100次。

③揉外勞宮100次。

④掐揉四橫紋100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