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 各種應酬, 讓胃口應接不暇。 盡享各種美味的同時, 可千萬別忘了問一問自己的皮膚, 是否吃得消!
人類的皮膚, 基本上有三種類型, 即中性皮膚、油性皮膚和幹性皮膚。 按照中醫理論, 從人的體質分類上看, 體內水分異常多者為濕重, 屬油性體質, 這類人的皮膚一般呈油性。 相反, 體內水分異常少者為燥, 屬於幹性體質, 這類人的皮膚一般呈現粗糙和乾燥狀態。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 油性皮膚者, 皮脂腺分泌較旺盛, 體內雄性激素分泌較多, 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幹性皮膚者, 皮膚內水分不足, 新陳代謝緩慢,
油性皮膚者, 飲食宜選用具有涼性、平性食物, 如冬瓜、絲瓜、白蘿蔔、胡蘿蔔、竹筍、大白菜、小白菜、捲心菜、蓮藕、黃花菜、荸薺、西瓜、柚子、椰子、銀魚、雞肉、兔肉等。 少吃辛辣、溫熱性及油脂多的食品, 如奶油、乳酪、奶油製品、蜜餞、肥豬肉、羊肉、狗肉、花生、核桃、桂圓肉、荔枝、核桃仁、巧克力、可哥、咖喱粉等。 選用具有祛溫清熱類中藥, 如白茯苓、澤瀉、珍珠、白菊花、薏苡仁、麥飯石、靈芝等。
中、幹性皮膚者, 宜多食豆類, 如黑豆、黃豆、赤小豆, 蔬菜、水果、海藻類等鹼性食品。 少吃鳥獸類、魚貝類酸性食品, 如狗肉、魚、蝦、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