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高考中考複習已經到了衝刺階段。 這個時候, 家長最重要的是做好後勤工作, 其中一項就是安排好孩子的飲食營養, 保證孩子有一個最佳的身體狀況迎接考試。 備考衝刺階段與其說進食保健品, 還不如平時根據考生體質狀況, 多注意均衡營養搭配, 可能會更見成效。
誤區一:盲目相信保健品
臨近高考, 為了給考生快速補充營養, 不少家長紛紛把希望寄託在了保健品的身上, 把保健品視為補充營養的最佳途徑。 保健品的確可以起來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絕非萬能, 而且並非所有的考生都適合“享用補品”。
誤區二:天天大魚大肉
由於考前學習緊張, 體能消耗較大,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良, 於是變著花樣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甚至不惜整天大魚大肉, 天天下館子。 薛玉珠介紹這也是一個誤區。 首先, 每天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 孩子的腸胃並不一定習慣, 弄不好, 反而導致腹瀉、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現象, 而且吃得過雜反而容易造成腸胃疲勞, 而吃的過飽, 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 腦內血液供氧減少,
誤區三:飲食變化太大
有的家長喜歡在大考前夕為孩子準備特別的飯菜, 事實上, 考前大換食譜是考生飲食的大忌。 原因在於食譜變化大, 腸胃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這反而容易影響身體狀態。
考生日常的生活規律最好不要改變, 儘量保持平常飲食, 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經常吃的食品, 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影響考試。
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保證一日三餐的品質。 要按照“早餐吃好, 午餐吃飽, 晚餐吃少”的基本原則, 早餐要吃好, 不吃早餐或不重視早餐, 容易發生低血糖暈厥現象。
二、要符合夏季的特點。 要多吃營養豐富且有清熱祛暑功效的瓜果、蔬菜,
三、要注意平衡飲食, 做到粗細搭配、幹稀搭配、主副食品搭配、葷素搭配、菜的顏色搭配。 不要大魚大肉, 要以素菜為主, 葷菜方面, 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 多吃魚、瘦肉和雞鴨。 葷菜不要吃得太多。 不喜歡吃肉的學生可多吃些豆腐、豆花、豆腐腦等豆製品, 同樣可以補充蛋白質。 要注意烹調方法多樣化, 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四、要以“雜”、“平”為宜。 好的營養是“雜”——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都應滿足人體的需要。 營養攝取的關鍵在於“平”——不過剩, 也不過少。
五、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購買新鮮食品最好當天製作當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