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很多原因都可能會導致嬰兒出生患上腦癱, 而腦癱的雖然說不是不治之症, 但是需要長期的治療, 然而藥物治療的效果比較小, 最主要的還是需要進行康復訓練, 對於這個是需要長期堅持鍛煉的, 這樣才能對腦癱的恢復有一定的療效, 那麼腦癱康復指南都有哪些呢?
一.嬰兒期
1、對一歲以內的腦癱孩子, 最重要的是儘量多地提供豐富的感覺和運動刺激, 讓孩子在感覺和運動的體驗中瞭解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境。
1. 多抱起孩子, 不要總讓孩子平躺在床上, 要有機會俯臥、側臥, 經常幫孩子翻滾身體;
2. 貼近孩子, 和他說話, 讓他看你的臉, 聽你的聲音;
3. 在孩子周圍放一些顏色鮮豔的、能發出聲響的玩具, 讓孩子看和聽, 鼓勵孩子伸手去拿;
4. 餵奶時, 幫孩子用兩手抓住奶瓶;經常幫孩子把兩手拿到面前, 讓他看自己的手;幫孩子用手抓住玩具、抓住食物放入口中;
5. 利用換尿布、洗澡、穿衣服等機會, 幫孩子活動雙腿;
6. 無論孩子多麼嚴重, 都要有機會讓孩子的身體直立起來並靠住成人的身體;
7. 適量的、被動的給孩子做豎頭、翻身、坐、爬等的運動。
二.幼兒期
1-3歲仍然是兒童快速發育和成長的階段, 孩子需要擴大活動的範圍, 探索更多的環境, 因此, 運動能力的發展尤為重要。 對這個年齡段的腦癱孩子, 翻身、爬行、坐、站、走等大運動訓練和手部抓握及操作能力訓練都非常重要。
1. 教孩子翻身、爬行, 移動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2. 需要坐起來吃飯、看別人玩或自己玩、自己坐便盆;如果孩子有困難, 可以讓孩子坐在牆角、加上被子等支撐, 或做一個有扶手、靠背或有固定帶的椅子;
3. 需要站立, 每天至少2-3次, 每次30分鐘左右, 不能站立的孩子, 可靠牆、或用帶子固定在器具上;
4. 合理安排傢俱的擺放, 必要時沿牆壁安裝欄杆, 鼓勵孩子自己在家裡扶傢俱或欄杆站立或行走;
5. 帶孩子出門與小朋友玩, 或把小朋友請到家裡, 讓孩子在玩中學習語言與交往;
6. 讓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吃飯、上廁所。
三.學齡前期
3歲至6歲, 即使不能上普通的幼稚園, 也可以進入特別為殘疾孩子服務的機構,
1. 通過參加集體活動, 學習遊戲規則, 培養學習習慣;
2. 學習行走, 對有困難的孩子, 考慮選擇一種適合孩子上學使用的輔助用具, 逐漸教會孩子使用;
3. 教孩子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洗漱、上廁所等日常生活技能;
4. 通過玩積木、插棍、穿小珠、塗鴉、畫畫等, 提高手的活動能力, 為寫字做準備;
5. 帶孩子熟悉社區環境, 嘗試自己在社區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