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怎樣應對孩子的惡作劇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應對孩子的惡作劇?有一些孩子特別喜歡搞惡作劇, 常常給周圍的朋友和小夥伴帶來大大小小的傷害, 讓父母親惱怒煩惱。 那麼怎樣應對孩子的惡作劇呢?

要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 注意區別對待。 孩子惡作劇的動機有所不同, 有的是對家長未滿足其要求的報復, 有的是出於對事物的好奇, 也有的是認識上的局限, 等等。

一個星期天, 寶寶的媽媽有事要去同事家。 寶寶纏著要一同去。 媽媽因為路遠而把寶寶留在家裡。 回來後, 家裡卻不見了寶寶。 媽媽屋裡屋外、樓上樓下地邊喊邊找,

驚動了鄰居的爺爺奶奶, 大夥一起找呀、喊呀, 可就是不見寶寶的蹤影。 而當媽媽心急如焚, 精疲力盡時, 寶寶卻若無其事地從大衣櫥裡走了出來, 看著大夥哈哈大笑。

寶寶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惡作劇, 諸如此類的還有把水倒在火爐裡澆滅爐火;故意把大人關在門外而不開門等等也都是惡作劇行為。

對待這種行為家長一般有這樣幾種做法:

1、是惱怒訓斥, 體罰痛打。 家長不問緣由不論場合, 聲色俱厲, 嚴辭呵斥, 甚至拳腳相加, 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

2、是溺愛袒護, 輕描淡寫。 家長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對, 可是卻以孩子還小, 大了自會好為理由不做批評教育, 只想息事寧人地告訴孩子“不要再這樣”了事。

3、是不認真對待,

甚至曲解誇讚。 有些孩子惡作劇的物件是別人, 因此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點子多”, “機智能幹”, 而把它作為一件好事加以誇耀。

4、是探尋原因, 批評引導。 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既不護短, 也不粗暴處理, 而是探尋其行為的緣由, 指出其作法的錯誤或不妥處, 引導孩子提高認識, 改正錯誤。

顯然, 前三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第四種。

處理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時, 家長要注意這樣幾點:

1、要從品德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孩子的惡作劇行為。 惡作劇行為往往是孩子無意間偶然的靈機一動, 並不是其品德意識直接而真實的反映。 但不重視它, 任其發展, 也將養成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 這是處理這類問題的立足點。

2、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惡作劇的後果,

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識。 惡作劇是一種非理智行為, 其後果總是事與願違。 家長要向孩子講明其危險, 引導孩子認識這種行為不光對孩子自身有一定的危險, 而且給他人也帶來一定的損害, 從而教育孩子從小樹立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要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 注意區別對待。 孩子惡作劇的動機有所不同, 有的是對家長未滿足其要求的報復, 有的是出於對事物的好奇, 也有的是認識上的局限, 等等。 因此, 不可一概而論, 而要區別對待, 該批評的要批評, 該引導的要引導, 該教育的要教育。

4、發現孩子惡作劇時要及時處理, 抓住時機, 趁熱打鐵;同時要講究場合, 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使孩子樂於接受。

如何引導愛搞惡作劇的孩子

善於發現

做父母了, 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要時刻注意、觀察。 不要以為孩子去了學校就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了。 自己的孩子, 父母依然是第一任的老師, 是孩子的首要榜樣, 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 防微杜漸。

瞭解原因

孩子做了惡作劇, 首先要搞清楚原因。 孩子可能因為好奇, 覺得好玩, 甚至是為了發洩不滿情緒。 當孩子出現惡作劇的行為時, 父母首先要弄清行為背後的原因, 然後再加以引導。

對症下藥

在弄清楚惡作劇的原因之後, 要對症下藥。 如果因為好奇, 父母可以多加講解, 開闊孩子的眼界。 如果因為好玩, 可能是孩子平時受到的關注不夠, 分散自己的注意引起家長的重視。

如果為了報復, 則要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舒緩心情。

後果預想

要告知孩子, 惡作劇是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行為。 可能因為這樣的把戲, 讓自己或者其他人受傷, 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制止

孩子進行了惡作劇, 絕對不可以放任, 要堅決制止。

行為引導

要讓孩子之多, 惡作劇是讓人覺得討厭的事情, 如果這樣做, 會失去身邊的好朋友, 讓自己被大家孤立起來, 後果非常嚴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