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牛皮癬中醫怎麼診斷

牛皮癬中醫稱之為“白疕”, 系指以紅斑、鱗屑為主要皮損, 抓損之處可見小的出血點, 以丘疹、紅斑等反復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為特徵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 與先天稟賦、陰陽正氣、痰、瘀、邪毒入侵等等有關, 下面來介紹一下牛皮癬的中醫診斷方法。

一、望診

1、辨舌象

牛皮癬進行期, 若舌質紅赤、舌苔黃, 辨證屬熱毒內蘊、郁於血分、血熱風盛。 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息風為法。 若舌苔黃膩, 為濕熱化毒, 加土茯苓、苦參除濕解毒。 若舌紅少苔, 為濕熱傷陰, 加玄參、麥冬、沙參清熱益陰。 若雖皮疹色鮮紅, 但舌胖嫩有齒痕,

此為脾虛之舌, 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運, 則氣血生化無源, 氣虛則無力抗邪;熱毒久蘊郁於血分, 發於皮膚則皮疹鮮紅, 此為本虛標實之證, 治療應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 健脾益氣護胃為輔。 牛皮癬反復發作, 皮疹泛發淡紅斑片, 乾燥脫屑, 瘙癢明顯。 若舌質淡苔白, 辨證屬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法。 雖皮疹色淡, 若舌質紅赤, 治療上切不可僅以溫養為法。 皮疹色淡似熱象不顯, 但熱蘊於內, 首當上湧於舌, 故舌紅赤, 此乃熱毒日久、生風化燥。 血虛風燥為本、熱毒久羈為標, 治療應以養血潤膚為主, 清熱解毒為輔。

2、辨皮損

辨色澤:牛皮癬的皮損以紅色斑丘疹為主。 《靈樞·五色論》曰:“黃赤為熱”,

斑疹色紅應為熱, 現在多認為是血熱所致。 由於壓之褪色, 屬於局部充血而不是出血。 因此這裡所指的血熱實際上是體內血熱外壅肌表, 充斥絡脈的表現。 《素問·皮部論》又說:“絡脈盛色變”, 由於絡脈充斥程度、時間長短不同, 表面色澤也有不同表現。 初病時絡脈剛充盛, 其色鮮紅;若血熱偏盛, 其色深紅;若日久血熱壅盛不退, 絡脈阻滯, 血熱成瘀, 其色紫暗;也有陰血虛, 絡脈空疏, 其色淡白或淺紅。 此外, 也應注意皮損面積大小, 如大塊紅斑, 散佈周身, 其血熱較重;紫紅色大斑塊, 持續不退, 為瘀久不化。

辨部位:《素問·皮部論》說:“皮有分部, 脈有經紀, 凡十二經脈者, 皮之部也。 ”就是說體表各部均為十二經所分屬, 若皮損泛發周身, 則與 十二經脈及所屬臟腑陰陽偏頗有關;若皮損以四肢伸側和背部較多,

提示諸陽經熱偏盛;頭為諸陽之會, 頭部皮損與六陽經熱盛有關;陽明主面, 面部皮損標誌著陽 明胃經熱盛;脾主四肢, 脾與胃以膜相連, 四肢皮損多, 則說明脾胃兩經陽熱偏盛。 牛皮癬皮損的發病部位沒有明顯的界線, 因此上述可作為辨證的參考。

辨鱗屑:牛皮癬的鱗屑是附著于皮損上而後形成的。 原皮損大致有血熱、血虛等幾種情況, 血熱、血瘀、血虛均可以生風, 風盛化燥, 燥盛則幹, 肌膚失養, 因此鱗屑乾燥, 層出不窮。 所以, 辨鱗屑應與辨皮損結合起來, 就會辨出血熱風燥、血瘀風燥、血虛風燥等證型。

二、聞診

一般無特殊氣味或聲音。

三、問診

部分牛皮癬患者初次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大部分患者病情表現

為冬重夏輕, 少數為夏重冬輕, 也有患者病情與季節無明顯關係。

四、切診

尋常型牛皮癬、關節型牛皮癬多見脈弦或弦滑, 膿皰型牛皮癬、紅皮病型牛皮癬可見脈弦數或滑數脈等。

以上就是中醫診斷牛皮癬的方法介紹, 隨著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發展, 在辯證方法講求辯病與辯證相結合, 整體辯證與局部辯證相結合, 宏觀辯證與微觀辯證相結合, 內治與外治相結合, 治病必求其本, 在用藥規律上講求, 辯病用藥, 辯證用藥, 對症用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