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專家解析寶寶的嫉妒心理

我的媽媽只能抱我

嫉妒能起到提醒媽媽關注寶寶, 喚起自尊心的作用, 是一種自我保護。

媽媽帶著我去花園玩, 開始她一直微笑著注視著我, 還給我拍了好多照片, 我可開心啦。 過了一會, 隔壁奶奶帶著珍珍來了。 沒想到媽媽馬上抱起珍珍說:“好幾天不見, 珍珍胖了一些, 更可愛了。 ”還親了親珍珍的小臉。

我的媽媽怎麼能去抱別的寶寶, 還親她呢?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媽媽, 快放下珍珍, 來抱抱我。 怎麼還不來呢?哼, 我可著急啦。 我一巴掌打到珍珍身上, 還使勁把珍珍往下拉。 我還大聲告訴珍珍:“這是我媽媽,

你走開。 ”珍珍一下子大哭起來。

珍珍奶奶說:“甯寧這麼小就會吃醋啦。 哈哈, 真逗。 ”旁邊的那些阿姨、奶奶也跟著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我想我這樣做一定是對的, 因為能讓大家都這麼高興。 我笑眯眯地看著媽媽, 希望也能得到媽媽的誇獎, 沒想到, 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能打人呢。 ”還說:“你看珍珍多乖, 不像你。 ”她只顧著哄珍珍, 根本不理會我。 我好難過, 便大哭起來。

愛心提醒:寶寶的嫉妒是在尋求關注

寶寶由於嫉妒而引發了攻擊性行為, 這是一種強烈的信號, 即告訴媽媽他需要安慰和更多的愛。 寶寶會為了滿足個人需要而改變情緒表達, 並誇大真實的感受, 如果媽媽沒有理解這一點, 往往會對寶寶的憤怒感到困惑, 甚至嚴厲地教訓寶寶,

或對他置之不理, 這將更加劇寶寶的焦慮和不安。

編後:初期的嫉妒有積極的作用

嫉妒是對他人的優點而心中產生的不愉快的情感, 儘管是一種負面情感, 但初期的嫉妒有積極的一面, 它起到提醒媽媽關注寶寶, 喚起自尊心的作用, 是一種自我保護。 寶寶能通過這種方式及時有效地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情緒, 借此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媽媽總是只表揚別人

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產生嫉妒情緒, 千萬不要拿寶寶的短處比他人的長處。

我和圓圓一起畫畫, 畫好了就展示給媽媽看。 呵呵, 我花了一條粉色的小魚, 可漂亮了。 可是媽媽卻說:“圓圓畫得又快又好, 阿姨給你一塊巧克力。 ”

媽媽說圓圓畫得好看, 難道比我畫的還好看嗎?我伸手搶過圓圓的畫,

用黑筆使勁在上面塗。 我邊塗邊說, 我的畫比圓圓的好看。 圓圓哭了。 媽媽摟過圓圓, 溫柔地哄她, 轉過身大聲地對我說:“圓圓就是畫得比你強多了, 你根本沒法和人家比。 ”我大哭起來, 我討厭圓圓, 我再也不要她到我家來玩了, 她一來, 媽媽就變了。 以前媽媽總誇我是最棒的, 現在她卻只會表揚別的小朋友。

愛心提醒:幫助寶寶提高自我認知水準

提高寶寶的自我認知水準是克服嫉妒心的有效途徑之一。 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產生嫉妒情緒, 千萬不要拿寶寶的短處比他人的長處。 “你看看, 圓圓就是畫得比你好。 ”類似的比較對緩解寶寶的嫉妒情緒毫無意義, 這種比較可能嚴重地挫傷寶寶的自尊心。

如果媽媽能溫和地對待寶寶, 並説明寶寶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 也都有短處, 那麼寶寶就能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與他人, 慢慢地擺脫他內心對別人的嫉妒情緒。

編後:自我評價體系尚未形成讓寶寶容易嫉妒

2歲左右的寶寶自我意識剛剛出現, 自我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對自己或別人的認識和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 如果媽媽喜歡拿寶寶和別的寶寶比較, 寶寶會產生挫敗感和無法掌控感, 感到焦慮, 進而產生嫉妒。

我也想要漂亮的小汽車

當寶寶滿心嫉妒地對待他人時, 媽媽要充滿愛憐地將寶寶抱在懷裡, 耐心地傾聽他的感受。

今天, 錚錚帶了一輛新的遙控小汽車到幼稚園來。

小汽車好漂亮, 跑起來可快了, 還會轉彎, 小朋友都圍在錚錚身邊跟他一起玩。 我拿起我的小汽車對小朋友們說:“我也有小汽車。 ”可是小朋友們都不理我。 就是因為錚錚的小汽車比我的好, 其他小朋友才不理我的。 不行, 我一定要得到這輛小汽車, 那麼, 小朋友就會圍在我身邊, 跟我玩了, 呵呵。 我盯著小汽車, 等它行駛到離錚錚他們比較遠的地方時, 我一把搶過小汽車, 抱在懷裡就跑。 錚錚大哭起來, 青青老師走過來輕聲對我說:“如果你想玩小汽車, 可以請求錚錚同你分享。 ”我點點頭, 把小汽車還給了錚錚。

下午媽媽來接我的時候, 老師跟媽媽說了我搶玩具車的事。 我跟媽媽說:“我一定也要一輛漂亮的小汽車, 不然就不回家了。”媽媽趕緊哄我:“甯寧,你乖乖聽話,回去媽媽就給你買個更好的,好不好。”我高興地點點頭,一路上都興奮地期待著。可是回到家,媽媽卻說:“你都有那麼多玩具了,看到新的還想要,真不懂事。”嗚嗚,媽媽說話不算話。

愛心提醒:傾聽寶寶嫉妒的原因和感受

當寶寶滿心嫉妒地對待他人時,不要責怪寶寶,而是要充滿愛憐地將寶寶抱在懷裡,耐心地傾聽他的感受。比如,寶寶可能因其他小朋友新買了一個自己沒有的很可愛的小玩具而對對方充滿了敵意,媽媽在認真傾聽寶寶感受的同時,可以對他說:“哦,你很喜歡那樣的玩具,但是你沒有,所以你很難過對不對?”媽媽只要對寶寶的感受表示理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對寶寶說:“你很喜歡那樣的玩具,那我們也去買一個吧!”這樣的處理方式於事無補,甚至會變相鼓勵寶寶以嫉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受。

編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讓寶寶產生嫉妒情緒

對兒童來說,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情感。由於兒童的思維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反應強烈,自控能力差,還不會理性思考,因此他們會根據外界事物對他們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緒反應,他們希望能總是處於優越者的地位,卻不能分析這種希望能否客觀合理,也不會進行自我調節。

把弟弟扔掉吧

媽媽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嫉妒情緒。

媽媽生了弟弟後,開始我還覺得挺好玩,但不久我就發現大家都只關注他,一點都不在乎我了。媽媽抱著弟弟時,我也好想讓媽媽抱抱我,媽媽卻不理會我的請求,只顧逗著弟弟玩。有了新玩具,媽媽也讓弟弟先玩,可是他只會用嘴咬。媽媽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我知道,有了弟弟,我就不再重要了。

唉,媽媽為什麼要生弟弟呢?我不喜歡弟弟,他奪走了媽媽對我的愛。我對媽媽說:“把弟弟扔掉吧。”還會趁著媽媽不注意,使勁地掐弟弟,都是因為他,媽媽才不愛我了。我真希望弟弟回到媽媽的肚子裡去。

愛心提醒:對孩子的嫉妒情緒表示同情和理解

如果寶寶因為媽媽的注意力轉移到新出生的弟妹身上而產生嫉妒情緒,媽媽需要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並幫著孩子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比如媽媽可以對寶寶說:“你看見媽媽一直照顧弟弟,你不開心了嗎?”等孩子情緒平靜一點,告訴他媽媽非常愛他,只是小弟弟太小,就跟他小時候一樣需要更多的照顧。媽媽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需要的就是媽媽耐心的傾聽,以及對他內心感受的肯定。

編後:家庭的關注點轉移會讓寶寶有妒忌心

寶寶曾獨佔所有的寵愛,現在突然間被另一個寶寶所取代,孩子就會產生嫉妒的情緒。若此時父母只忙著照顧新生兒,還希望孩子能夠學習獨立照顧自己並照顧弟妹,甚至有時強迫孩子將自己喜愛的玩具分給弟妹玩時,孩子會有妒忌心,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提醒1:要提前打預防針

情景:與3歲的女兒萱萱相伴兩年半的小保姆突然提出要離開。萱萱媽媽沒法挽留。只是希望保姆能夠協助安撫好萱萱的情緒。於是,在與保姆一起去幼稚園接萱萱回家的路上,萱萱媽媽問女兒:“想媽媽嗎?”萱萱邊跳邊叫:“想!”萱萱媽媽扭頭問保姆:“你是否也想媽媽嗎?”保姆回答說:“想啊!”於是萱萱媽媽對女兒說:“那我們就讓姐姐也回家看媽媽,好嗎?”沒想到,萱萱的眼睛頓時紅了,大顆的淚珠掉了下來。萱萱媽媽知道女兒在情感上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離保姆走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萱萱媽媽特意安排女兒在和保姆道別後就去海洋館。雖然這樣有正式的道別,但不會讓萱萱看到保姆姐姐拿著大包小包離開的樣子。道別時,萱萱哭了,好在海洋館分散了她的注意力。等回到家裡,發現保姆姐姐不見了,萱萱眼圈紅了一下,但沒有表現得太難過。

點評:在換保姆時,提前告知孩子是個明智之舉。尤其是和孩子處得時間較久的人,離開時應該儘量坦誠地告訴孩子事實,只是要採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因為讓孩子發現自己比較親近的人不告而別,對他而言,同樣是一種傷害。

提醒2:不要太急於求成

情景:洋洋是外婆帶大的,但是如今他快3歲了,特別調皮,媽媽怕外婆精力和體力有限,想請個保姆幫忙。洋洋媽媽知道兒子是最排斥外人的,所以趁兒子未在家就把保姆領進來,然後對保姆說:“你來主要幫老人的忙,如果孩子不要你,你千萬別忘心裡去,慢慢來……”保姆點頭接受。洋洋回家後發現家裡多了個人,但那個人並沒有主動過來親近他,洋洋也就沒有什麼表示。第二天,洋洋媽媽發現,當保姆在陽臺上給金魚換水時,兒子竟然湊了過去,保姆裝著沒看見,繼續做自己的事,然後顯得特別自然地對洋洋說:“阿姨要用一下那個桶,你幫我遞過來好嗎?”洋洋想都沒想就跑去拿桶,並遞給保姆,然後也就順理成章地站在保姆的身邊了……

點評:孩子接受一件新衣服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是個新來照看自己的人。如果孩子暫時不能接受新保姆,既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也不要讓自己灰心喪氣,切忌急於求成。。

提醒3:讓遊戲成突破口

情景:帶3歲多的西西的保姆要離開了,但她跟西西媽媽說好等找到新保姆後再交接一周後離開。西西媽媽計畫,在新老保姆交接的日子裡,一切都由新保姆來做,老保姆儘量不插手,這樣就能迅速完成交接了。但後來,西西媽媽發現自己的計畫是無法無法兌現的。因為女兒根本就不許新保姆碰她,甚至連新保姆倒的水她都不沾一口。

就這樣僵持了兩天,西西媽媽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做集體遊戲!她讓西西爸爸和兩個保姆,一起跟西西玩“我們都是木頭人”和“老狼老狼幾點了”等遊戲,但是西西在遊戲中卻不願與新保姆把手。就在西西媽媽感到無奈時,西西卻興奮起來,她表演在幼稚園學的新舞蹈,新保姆跟著輕輕地哼了兩句曲調。西西詫異地看了一眼新保姆,跳得更來勁了,跳完後還很高興地跑到新保姆跟前大聲說“再來一遍!”以後凡是與西西玩的時候,西西媽媽總會叫上新保姆,然後自己悄悄退出。就這樣過渡了一兩周,照顧西西的任務就全部轉交給了保姆。

點評:遊戲可能是拉近孩子與陌生人的最好的方式。儘管你非常需要新保姆馬上就為孩子做飯、洗澡,並哄他睡覺,但如果孩子存在抵觸的話,就應該讓保姆首先成為孩子的玩伴,而自己料理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樣的過渡可能更自然。

總之,給孩子換保姆,孩子撫養者角色的轉變要循序漸進,不然太突然,要考慮孩子身心的接受能力,給孩子一些過度時間。

不然就不回家了。”媽媽趕緊哄我:“甯寧,你乖乖聽話,回去媽媽就給你買個更好的,好不好。”我高興地點點頭,一路上都興奮地期待著。可是回到家,媽媽卻說:“你都有那麼多玩具了,看到新的還想要,真不懂事。”嗚嗚,媽媽說話不算話。

愛心提醒:傾聽寶寶嫉妒的原因和感受

當寶寶滿心嫉妒地對待他人時,不要責怪寶寶,而是要充滿愛憐地將寶寶抱在懷裡,耐心地傾聽他的感受。比如,寶寶可能因其他小朋友新買了一個自己沒有的很可愛的小玩具而對對方充滿了敵意,媽媽在認真傾聽寶寶感受的同時,可以對他說:“哦,你很喜歡那樣的玩具,但是你沒有,所以你很難過對不對?”媽媽只要對寶寶的感受表示理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對寶寶說:“你很喜歡那樣的玩具,那我們也去買一個吧!”這樣的處理方式於事無補,甚至會變相鼓勵寶寶以嫉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受。

編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讓寶寶產生嫉妒情緒

對兒童來說,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情感。由於兒童的思維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反應強烈,自控能力差,還不會理性思考,因此他們會根據外界事物對他們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緒反應,他們希望能總是處於優越者的地位,卻不能分析這種希望能否客觀合理,也不會進行自我調節。

把弟弟扔掉吧

媽媽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嫉妒情緒。

媽媽生了弟弟後,開始我還覺得挺好玩,但不久我就發現大家都只關注他,一點都不在乎我了。媽媽抱著弟弟時,我也好想讓媽媽抱抱我,媽媽卻不理會我的請求,只顧逗著弟弟玩。有了新玩具,媽媽也讓弟弟先玩,可是他只會用嘴咬。媽媽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我知道,有了弟弟,我就不再重要了。

唉,媽媽為什麼要生弟弟呢?我不喜歡弟弟,他奪走了媽媽對我的愛。我對媽媽說:“把弟弟扔掉吧。”還會趁著媽媽不注意,使勁地掐弟弟,都是因為他,媽媽才不愛我了。我真希望弟弟回到媽媽的肚子裡去。

愛心提醒:對孩子的嫉妒情緒表示同情和理解

如果寶寶因為媽媽的注意力轉移到新出生的弟妹身上而產生嫉妒情緒,媽媽需要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並幫著孩子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比如媽媽可以對寶寶說:“你看見媽媽一直照顧弟弟,你不開心了嗎?”等孩子情緒平靜一點,告訴他媽媽非常愛他,只是小弟弟太小,就跟他小時候一樣需要更多的照顧。媽媽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需要的就是媽媽耐心的傾聽,以及對他內心感受的肯定。

編後:家庭的關注點轉移會讓寶寶有妒忌心

寶寶曾獨佔所有的寵愛,現在突然間被另一個寶寶所取代,孩子就會產生嫉妒的情緒。若此時父母只忙著照顧新生兒,還希望孩子能夠學習獨立照顧自己並照顧弟妹,甚至有時強迫孩子將自己喜愛的玩具分給弟妹玩時,孩子會有妒忌心,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提醒1:要提前打預防針

情景:與3歲的女兒萱萱相伴兩年半的小保姆突然提出要離開。萱萱媽媽沒法挽留。只是希望保姆能夠協助安撫好萱萱的情緒。於是,在與保姆一起去幼稚園接萱萱回家的路上,萱萱媽媽問女兒:“想媽媽嗎?”萱萱邊跳邊叫:“想!”萱萱媽媽扭頭問保姆:“你是否也想媽媽嗎?”保姆回答說:“想啊!”於是萱萱媽媽對女兒說:“那我們就讓姐姐也回家看媽媽,好嗎?”沒想到,萱萱的眼睛頓時紅了,大顆的淚珠掉了下來。萱萱媽媽知道女兒在情感上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離保姆走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萱萱媽媽特意安排女兒在和保姆道別後就去海洋館。雖然這樣有正式的道別,但不會讓萱萱看到保姆姐姐拿著大包小包離開的樣子。道別時,萱萱哭了,好在海洋館分散了她的注意力。等回到家裡,發現保姆姐姐不見了,萱萱眼圈紅了一下,但沒有表現得太難過。

點評:在換保姆時,提前告知孩子是個明智之舉。尤其是和孩子處得時間較久的人,離開時應該儘量坦誠地告訴孩子事實,只是要採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因為讓孩子發現自己比較親近的人不告而別,對他而言,同樣是一種傷害。

提醒2:不要太急於求成

情景:洋洋是外婆帶大的,但是如今他快3歲了,特別調皮,媽媽怕外婆精力和體力有限,想請個保姆幫忙。洋洋媽媽知道兒子是最排斥外人的,所以趁兒子未在家就把保姆領進來,然後對保姆說:“你來主要幫老人的忙,如果孩子不要你,你千萬別忘心裡去,慢慢來……”保姆點頭接受。洋洋回家後發現家裡多了個人,但那個人並沒有主動過來親近他,洋洋也就沒有什麼表示。第二天,洋洋媽媽發現,當保姆在陽臺上給金魚換水時,兒子竟然湊了過去,保姆裝著沒看見,繼續做自己的事,然後顯得特別自然地對洋洋說:“阿姨要用一下那個桶,你幫我遞過來好嗎?”洋洋想都沒想就跑去拿桶,並遞給保姆,然後也就順理成章地站在保姆的身邊了……

點評:孩子接受一件新衣服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是個新來照看自己的人。如果孩子暫時不能接受新保姆,既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也不要讓自己灰心喪氣,切忌急於求成。。

提醒3:讓遊戲成突破口

情景:帶3歲多的西西的保姆要離開了,但她跟西西媽媽說好等找到新保姆後再交接一周後離開。西西媽媽計畫,在新老保姆交接的日子裡,一切都由新保姆來做,老保姆儘量不插手,這樣就能迅速完成交接了。但後來,西西媽媽發現自己的計畫是無法無法兌現的。因為女兒根本就不許新保姆碰她,甚至連新保姆倒的水她都不沾一口。

就這樣僵持了兩天,西西媽媽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做集體遊戲!她讓西西爸爸和兩個保姆,一起跟西西玩“我們都是木頭人”和“老狼老狼幾點了”等遊戲,但是西西在遊戲中卻不願與新保姆把手。就在西西媽媽感到無奈時,西西卻興奮起來,她表演在幼稚園學的新舞蹈,新保姆跟著輕輕地哼了兩句曲調。西西詫異地看了一眼新保姆,跳得更來勁了,跳完後還很高興地跑到新保姆跟前大聲說“再來一遍!”以後凡是與西西玩的時候,西西媽媽總會叫上新保姆,然後自己悄悄退出。就這樣過渡了一兩周,照顧西西的任務就全部轉交給了保姆。

點評:遊戲可能是拉近孩子與陌生人的最好的方式。儘管你非常需要新保姆馬上就為孩子做飯、洗澡,並哄他睡覺,但如果孩子存在抵觸的話,就應該讓保姆首先成為孩子的玩伴,而自己料理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樣的過渡可能更自然。

總之,給孩子換保姆,孩子撫養者角色的轉變要循序漸進,不然太突然,要考慮孩子身心的接受能力,給孩子一些過度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