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桌上的食物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對於現代家庭來說魚已經是桌上最常見的菜肴之一了。 魚肉鮮嫩容易消化, 是老人小孩最適宜的肉類食物, 可是魚的種類不同也有不同的營養成分, 有的物質不適合所有人食用, 有這幾類人是不適宜吃魚肉的。
老人、體熱者少吃無鱗魚
從中醫角度來說, 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性溫的, 如鱔魚、泥鰍、帶魚、草魚、鯰魚、胖頭魚等, 這些魚都偏熱, 具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但熱性體質和有皮膚病的人要儘量少吃。
二是性涼的, 如墨魚、甲魚、魷魚等,
三是性平的, 如黃魚、鯽魚、鯉魚、鱸魚、平魚, 沙丁魚, 鯖魚等, 這些魚寒性和熱性體質的人都可以吃。
需特別注意的是, 老人或熱性體質的人最好少吃無鱗魚, 包括銀魚、河鰻、泥鰍、黃鱔、鱈魚等。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專家李佩文教授提醒, 無鱗魚屬於發物, 熱性體質即平時容易上火、口幹、長瘡、大便乾燥的人, 應當少吃, 否則會加重這些症狀。 此外, 一般來說, 以上幾種無鱗魚膽固醇含量較高, 患有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也要少吃。
吃魚也講究對症
家裡有病人初愈, 總會熬上一鍋鮮美的魚湯, 營養又滋補。 但在楊力看來, 不同的魚具有不同的功效, 因此, 吃魚也要講究對症。
甲魚降膽固醇。 甲魚有較好的淨血作用, 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 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 另外, 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魷魚防糖尿病。 魷魚中含有十分豐富的微量元素, 如硒、碘、錳等。 特別是硒, 臨床發現, 糖尿病患者體內普遍缺硒, 吃魷魚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各種症狀。
魚的種類繁多, 有海水與淡水魚, 不同的品種對不同的疾病和年齡階段的人來說, 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只有注意了飲食搭配, 才會發揮效用。
提供“魚肉雖好不是人人都能吃”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魚肉雖好不是人人都能吃”內容, 希望你通過“魚肉雖好不是人人都能吃”,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