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這就是膽囊癌的症狀!

對於引起膽囊癌的原因在生活中一定要瞭解, 以便做好預防。 那麼, 膽囊癌的症狀是什麼呢, 對此, 以下詳細的介紹膽囊癌的症狀。

膽囊內結石一般不產生膽絞痛的症狀, 稱為靜止性結石, 可有右上腹隱痛、反酸、噯氣、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在攝取油膩食物後明顯, 如伴有感染時可有急性膽囊炎的症狀。 2、膽囊管內結石可有膽絞痛的表現。

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痛苦悲傷、陣發性加重、向肩背部放散, 伴噁心、嘔吐等。 問診要點詳見急慢性膽囊炎。 二、體檢發現 1、膽囊內結石可無陽性體征。

少數結石過大時可觸及膽囊。

2、膽囊管內結石者, 右上腹壓痛, Murphy征陽性。

右上腹可觸及腫大的膽囊、有壓痛。

如出現膽囊穿孔可有全腹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急性腹膜炎的體征。 部分病人可出現黃疸。 三、實驗室檢查 詳見急慢性膽囊炎。 如出現膽囊穿孔時, 腹部平片可見隔下游離氣體等。 四、鑒別詳見急慢性膽囊炎。 膽囊癌的治療措施 治療主要包括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和中醫藥治療。 早期多主張採取以手術為主的治療, 但臨床所見的膽囊癌大多數為晚期患者, 故目前手術切除率很低, 切 除後的療效也很差。 雖然膽道外科目前已有不小進展, 但膽囊癌的診斷及治療水準卻提高不多, 因此, 治癒膽囊癌的關鍵在於早期及時作出確切定性的診斷。

而實行 正確的包括外科手術治療在內的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提高膽囊癌的療效。

尤其是對於晚期膽囊癌患者, 手術效果不理想, 化療敏感性不高者, 若合併中醫中藥治 療, 可改善患者一般情況, 延長生存期。 中晚期手術後, 可輔以中醫藥治療, 通過扶正祛邪、益氣、養血、調和脾胃, 使病人體質得到一定程度恢復。 化療與中藥全用, 可減少化療藥物的毒副作 用,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以使病人耐受治療, 同時有療效相加之功效。 放療時配合中藥, 可減輕放療的損傷, 促進機體正常功能的恢復。

增強體質, 提高療效。 一、手術治療 膽囊癌病人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然而大多數病人在手術時發現其癌腫已不可能被切除或僅能做姑息切除。

一般手術方式分為3種類型。 1.在因為膽囊結石或急性膽囊炎作切除手術後。

意外地從病理切片中發現有膽囊癌, 病變局限於膽囊壁的漿膜層以下。 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這類病人做膽囊切除已夠, 不必再入行擴大根治術, 並認為即使再作手術擴大根治範圍, 也不一定能改變生存率和預後。 2.術中已明確為膽囊癌者, 病變已侵犯漿膜層。

有或無局部轉移。

尚有可能作手術切除者, 可考慮進行擴大根治性膽囊切除術。 可在膽囊切除同時在膽 囊床周圍作肝組織局部切除, 範圍至少2cm。 清掃膽囊周圍淋巴引流區如門靜脈、肝動脈和肝外膽管周圍等淋巴結。 如癌腫侵犯胰腺後面時, 還須加作胰十二指腸 切除術。

有人更有擴大的作肝右前葉和肝左內葉切除和門靜脈切除, 並作重建術等。

以求根治。 但手術範圍的擴大, 可明顯增加手術的死亡率, 且能否提高治療效果 還是可疑的。 一般認為, 膽囊癌已侵犯漿膜層, 即使作擴大根治術, 效果也不會理想。 3.膽囊癌已擴散至膽管, 並有肝臟多處轉移灶, 此時已不可能作根治術。 這類病人可作一些姑息性手術, 以減輕症狀, 提高生活品質。 如有梗阻性黃疸須作膽管引流術, 以減輕黃疸和皮膚瘙癢;如產生幽門梗阻, 則作胃空腸吻合術等。 二、放射治療 膽囊癌早期症狀不典型, 手術根治切除率較低, 行擴大根治術後復發率高, 且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故主張手術合併放射治療。 膽囊癌對放療有一定敏感性,

手術加放療可延長生命, 改善生活品質。 膽囊癌肝臟微轉移的預後 發表在《世界外科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 當膽囊癌發生肝臟微轉移時, 單純部分肝臟切除術不能防止肝臟復發。 日本橫濱城市大學醫學院的Endo I博士及其同事指出。

進展期膽囊癌根治切除後往往發生肝臟轉移, 但膽囊癌肝臟微轉移的臨床預後、部分肝切除預防肝臟復發的價值尚不清楚。 科研人員選取20例pT2期膽囊癌患者進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肝部分切除、淋巴結清掃的根治手術。 以門靜脈癌巢和直徑5mm以內的孤立轉移灶為微轉移。

採用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預後因素。 結果發現, 5例患者切除肝臟中發現微轉移。

大多數位於距腫瘤1釐米內的範圍內, 微轉移與血管侵犯顯著相關,並在腫瘤位於肝側、漿膜下浸潤3釐米以上病例中 多見。4名微轉移患者殘餘肝臟腫瘤復發,於15個月內死亡。肝臟微轉移、手術切除可能性、淋巴結轉移是獨立預後因素,大部分肝臟微轉移患者會發生肝臟複 發。 Endo博士認為,當膽囊癌發生肝臟微轉移時,單純部分肝臟切除術不能防止肝臟復發。 膽囊癌的護理常識 1.注意飲食的調節 膽囊癌病人因膽汁排泄不暢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對脂肪性食物更難消化,病人常表現納呆、食少、腹脹、大便不調。選擇易消化吸收並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煙酒,多飲開水。 2.心理護理 情緒因素對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及預後都有著重要關係。醫護人員應鼓勵病人保持舒暢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能力,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效果。 3.靜臥休息時應保持舒適的臥位,一般以左側臥位、仰臥位為佳,以防膽囊部位受壓。 4.鼓勵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以轉移不良情緒,自我調理心態,如練氣功、散步、聽科普知識,做到動靜結合。 5.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防止合併症的發生。 紅辣椒和貧窮容易誘發膽囊癌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腫瘤專家通過追蹤觀察發現,在智利人中膽囊癌的發病率呈穩定上升趨勢。目前智力的膽囊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根據研究人員 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在智利人中,膽囊癌的發病率從30年前的每100000人中3名患者增加至12人。公共衛生官員對此不能做出解釋。 為了弄清為什麼在智利膽囊癌的發生率持續上升,來自Chile大學的Ivan Serra等人調查了114名膽囊癌患者。調查其各種生活習慣。

並與一組患有膽囊結石。

但並不患有膽囊癌的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到:“結果顯 示膽囊癌患者不同之處包括,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膽囊結石病史較長,飲食結構中紅辣椒消耗量更高。

新鮮水果攝入較少。”研究中顯示,貧窮和紅辣椒食用過多會 使的發病危險分別增加六倍和三倍。 研究人員指出。

儘管本研究中發現每天食用紅辣椒的量超過20mg,那麼他膽囊癌的發病危險就會上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紅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就是膽囊癌發病 的危險因素。其它與紅辣椒有關的因素可能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多吃新鮮水果對膽囊癌也有預防作用。Serra等人總結認為:“對其他膽囊癌 發病可能的危險因素還應入行入一步的研究。” 膽囊癌治療措施 1.膽囊癌的外科治療原則 隱匿性膽囊癌的根治性手術原則,隱匿性膽囊癌是指術前,術中均未得出診斷。

而在因“良性”疾病行膽囊切除術後由病理切片確診為膽囊癌者。由於 是在術後確診,所以面臨的問題為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術。若術後病理切片發現癌腫僅侵犯至粘膜層或肌層者。

單純行完整膽囊切除術已達根治目的。

可不必再行 第二次根治性手術。膽囊癌的淋巴轉移首先累及膽囊三角及沿膽總管分佈之淋巴結。而位於膽囊頸,尤其是膽囊管的癌腫,由於位置鄰近膽囊三角。

故較早發生上述 淋巴結轉移。膽囊頸癌腫術後復發率也顯著高於膽囊體底部癌腫組。因此,位於膽囊頸、膽囊管的隱匿性膽囊癌,無論其侵犯至膽囊壁的哪一層。

均應再次行肝十二 指腸韌帶周圍淋巴結清掃術。對於浸潤深度超過肌層,切緣陽性及膽囊三角淋巴結活檢陽性的隱匿性膽囊癌也均應行第二次根治手術。 膽囊癌的根治手術;由於膽囊癌患者就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據大宗病例分析。

能獲根治性切除的膽囊癌只占23%左右。總體上膽囊癌患者中位生 存期為3個月。故有些外科醫生對膽囊癌的治療持悲看態度。近年來,由於對膽囊癌根治性手術的開展。

術後5年生存率已有顯著的提高。根治術的範圍主要包括膽 囊切除、肝部分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肝臟一般切除膽囊床周圍3釐米左右。淋巴結清掃根據其匯流途徑和轉移情況而定。一般清掃至轉移淋巴結的下一站淋巴結。早 期膽囊癌只要切除膽囊淋巴結,但大多數可切除的膽囊癌應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淋巴結。

必要時還應清掃胰十二指腸上、胰頭後淋巴結。 晚期膽囊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無法根治的晚期膽囊癌病例,手術原則為減輕痛苦,提高生活品質。晚期膽囊癌較突出的問題是由於癌腫侵犯膽道系 統所導致的阻塞性黃膽。手術應儘量考慮作內引流。內引流方法有膽管空腸吻合術等,但由於局部癌腫浸潤往往較深,尤其是伴有肝門部浸潤者,膽腸內引流術常不 易進行。對此類病人。

可行架橋內引流術。對於全身情況極差的病例,也可行置管外引流術。對於肝門部侵犯嚴重而無法行上述手術者,可採用刮吸法切開右肝,尋 找右肝的擴張肝管,以便行置管引流。 2.放療:僅做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於手術後或已無法切除的病例。Todoroki報告膽囊癌病灶切除加放療的3年存活率為10.1%,而未加放療者為0。一般放射劑量為40~50GY。術中放射即在切除病灶後。

採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給20~30GY的放射量。 3.化療:膽囊癌對各種化療藥物均不敏感,很難觀察其療效,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ADM、5- FU、MMC等。預後 膽囊癌的5年生存率甚低。

約2%~5%;80%以上的病人可死于1年之內。如膽囊癌僅侵及粘膜和粘膜下層,作膽囊切除術的預後較好,有人報導此組病人5年 生存率可達40%~64%。故預後好壞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 膽囊癌的病理改變 膽囊癌患者伴膽石病者占60%~90%,膽石病患者中患膽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認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病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有關。膽汁鬱積、膽固 醇代謝失常、炎症性腸病、遺傳因素、性激素、X線照射、膽汁內的致癌因數、良性腫瘤惡變等也都被假設為膽囊癌的發病因素,但均無可靠的證據。目前一般認為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膽囊癌的預防 膽囊癌缺乏早期症狀,很難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往往是因慢性膽囊炎屢次發作或膽石症行手術治療時才發現膽囊癌,且多為晚期,療效極差。

微轉移與血管侵犯顯著相關,並在腫瘤位於肝側、漿膜下浸潤3釐米以上病例中 多見。4名微轉移患者殘餘肝臟腫瘤復發,於15個月內死亡。肝臟微轉移、手術切除可能性、淋巴結轉移是獨立預後因素,大部分肝臟微轉移患者會發生肝臟複 發。 Endo博士認為,當膽囊癌發生肝臟微轉移時,單純部分肝臟切除術不能防止肝臟復發。 膽囊癌的護理常識 1.注意飲食的調節 膽囊癌病人因膽汁排泄不暢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對脂肪性食物更難消化,病人常表現納呆、食少、腹脹、大便不調。選擇易消化吸收並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煙酒,多飲開水。 2.心理護理 情緒因素對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及預後都有著重要關係。醫護人員應鼓勵病人保持舒暢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能力,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效果。 3.靜臥休息時應保持舒適的臥位,一般以左側臥位、仰臥位為佳,以防膽囊部位受壓。 4.鼓勵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以轉移不良情緒,自我調理心態,如練氣功、散步、聽科普知識,做到動靜結合。 5.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防止合併症的發生。 紅辣椒和貧窮容易誘發膽囊癌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腫瘤專家通過追蹤觀察發現,在智利人中膽囊癌的發病率呈穩定上升趨勢。目前智力的膽囊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根據研究人員 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在智利人中,膽囊癌的發病率從30年前的每100000人中3名患者增加至12人。公共衛生官員對此不能做出解釋。 為了弄清為什麼在智利膽囊癌的發生率持續上升,來自Chile大學的Ivan Serra等人調查了114名膽囊癌患者。調查其各種生活習慣。

並與一組患有膽囊結石。

但並不患有膽囊癌的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到:“結果顯 示膽囊癌患者不同之處包括,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膽囊結石病史較長,飲食結構中紅辣椒消耗量更高。

新鮮水果攝入較少。”研究中顯示,貧窮和紅辣椒食用過多會 使的發病危險分別增加六倍和三倍。 研究人員指出。

儘管本研究中發現每天食用紅辣椒的量超過20mg,那麼他膽囊癌的發病危險就會上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紅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就是膽囊癌發病 的危險因素。其它與紅辣椒有關的因素可能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多吃新鮮水果對膽囊癌也有預防作用。Serra等人總結認為:“對其他膽囊癌 發病可能的危險因素還應入行入一步的研究。” 膽囊癌治療措施 1.膽囊癌的外科治療原則 隱匿性膽囊癌的根治性手術原則,隱匿性膽囊癌是指術前,術中均未得出診斷。

而在因“良性”疾病行膽囊切除術後由病理切片確診為膽囊癌者。由於 是在術後確診,所以面臨的問題為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術。若術後病理切片發現癌腫僅侵犯至粘膜層或肌層者。

單純行完整膽囊切除術已達根治目的。

可不必再行 第二次根治性手術。膽囊癌的淋巴轉移首先累及膽囊三角及沿膽總管分佈之淋巴結。而位於膽囊頸,尤其是膽囊管的癌腫,由於位置鄰近膽囊三角。

故較早發生上述 淋巴結轉移。膽囊頸癌腫術後復發率也顯著高於膽囊體底部癌腫組。因此,位於膽囊頸、膽囊管的隱匿性膽囊癌,無論其侵犯至膽囊壁的哪一層。

均應再次行肝十二 指腸韌帶周圍淋巴結清掃術。對於浸潤深度超過肌層,切緣陽性及膽囊三角淋巴結活檢陽性的隱匿性膽囊癌也均應行第二次根治手術。 膽囊癌的根治手術;由於膽囊癌患者就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據大宗病例分析。

能獲根治性切除的膽囊癌只占23%左右。總體上膽囊癌患者中位生 存期為3個月。故有些外科醫生對膽囊癌的治療持悲看態度。近年來,由於對膽囊癌根治性手術的開展。

術後5年生存率已有顯著的提高。根治術的範圍主要包括膽 囊切除、肝部分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肝臟一般切除膽囊床周圍3釐米左右。淋巴結清掃根據其匯流途徑和轉移情況而定。一般清掃至轉移淋巴結的下一站淋巴結。早 期膽囊癌只要切除膽囊淋巴結,但大多數可切除的膽囊癌應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淋巴結。

必要時還應清掃胰十二指腸上、胰頭後淋巴結。 晚期膽囊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無法根治的晚期膽囊癌病例,手術原則為減輕痛苦,提高生活品質。晚期膽囊癌較突出的問題是由於癌腫侵犯膽道系 統所導致的阻塞性黃膽。手術應儘量考慮作內引流。內引流方法有膽管空腸吻合術等,但由於局部癌腫浸潤往往較深,尤其是伴有肝門部浸潤者,膽腸內引流術常不 易進行。對此類病人。

可行架橋內引流術。對於全身情況極差的病例,也可行置管外引流術。對於肝門部侵犯嚴重而無法行上述手術者,可採用刮吸法切開右肝,尋 找右肝的擴張肝管,以便行置管引流。 2.放療:僅做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於手術後或已無法切除的病例。Todoroki報告膽囊癌病灶切除加放療的3年存活率為10.1%,而未加放療者為0。一般放射劑量為40~50GY。術中放射即在切除病灶後。

採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給20~30GY的放射量。 3.化療:膽囊癌對各種化療藥物均不敏感,很難觀察其療效,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ADM、5- FU、MMC等。預後 膽囊癌的5年生存率甚低。

約2%~5%;80%以上的病人可死于1年之內。如膽囊癌僅侵及粘膜和粘膜下層,作膽囊切除術的預後較好,有人報導此組病人5年 生存率可達40%~64%。故預後好壞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 膽囊癌的病理改變 膽囊癌患者伴膽石病者占60%~90%,膽石病患者中患膽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認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病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有關。膽汁鬱積、膽固 醇代謝失常、炎症性腸病、遺傳因素、性激素、X線照射、膽汁內的致癌因數、良性腫瘤惡變等也都被假設為膽囊癌的發病因素,但均無可靠的證據。目前一般認為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膽囊癌的預防 膽囊癌缺乏早期症狀,很難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往往是因慢性膽囊炎屢次發作或膽石症行手術治療時才發現膽囊癌,且多為晚期,療效極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