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裝的各種衣飾裡, 各種短打扮並不少見, 但要美麗也要健康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所謂病從腳上起, 寒從腳上入。 雖然進入4月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但是那些迫不及待脫了襪子露出腳踝的春日裝扮並不值得推薦。 中醫專家表示, 腳下著涼可導致腰痛、全身乏力, 女士會出現月經不調、閉經等病症, 因此建議廣大的女性朋友在春天不要急於露腳。
中醫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是人體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點區域, 腳部受涼會引發很多疾病的侵襲,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腳部的保暖。
雙腳的表面溫度維持在30℃左右時,
春季足部保暖四部曲:
浴足:春季裡的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 但開始時水要少一點, 浸過腳趾就可以了, 水溫在40℃~50℃。 浸泡一會兒後, 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 水溫可以再增加一點, 看個人的耐受情況。 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 以促進水的流動。 每次持續20~30分鐘, 以身上感到微熱為上。
曬腳: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
動趾: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 經絡理論認為, 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 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 另外, 胃腸功能強的人, 站立時腳趾 抓地也很牢固。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 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 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 持之以恆, 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捶腳:用拳頭輕輕捶擊腳心, 每次50~100下, 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
總之, 人體的五大經絡都循行腳部, 腳上分佈了人體一些重要的穴位, 影響著五臟六腑。 一旦腳部受寒, 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 造成局部血流量減少, 抗病能力降低, 從而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甚至誘發其他疾病。 所以, 腳部保暖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