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將睾丸下降不全稱為隱睾。 隱睾是小兒外科常見的疾病, 睾丸缺如是指一側或兩側無睾丸, 約占隱睾病人的3~5%。 單側隱睾較雙側多, 約為5∶1。
成人單側隱睾不會引起不育;雙側隱睾者, 可造成男性不育。 內分泌障礙多致雙側隱睾, 單側隱睾、雙側隱睾者均可引起病變, 危及生命。
隱睾發生腫瘤的機會比正常人高20-50倍。 隱睾患者約有8%會發生癌變。 因此隱睾一經診斷要及時治療, 隱睾宜在2歲以前進行復位治療。
隱睾症是在胚胎發育期間, 由於某種原因睾丸不降入陰囊而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內,
在新生兒期的發生率約為1.8%, 相當一部分患兒未降的睾丸可以在1歲以內自然下降, 1歲後下降的機會就很少。
睾丸是產生精子及雄性激素的唯一器官, 若小兒的睾丸不能及時降至陰囊, 而停留在溫度較高的腹腔內, 由於腹腔內溫度較適宜精子生成的陰囊內溫度高2℃左右, 所以睾丸的正常發育會受到影響, 甚至會因為生精細胞退化萎縮而不能生成精子而造成將來的不育。 陰囊內沒有睾丸會使小兒成人後精神上受創傷, 產生自卑感。
對1歲以下隱睾患兒的治療, 可先採取保守治療。 如果治療不成功, 併發了腹股溝斜疝或睾丸異位, 均須在兩歲前採取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 年齡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