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尿崩症病人標準護理計畫

尿崩症是由於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壓素, 簡稱AVP)缺乏, 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 從而引起多尿、煩渴、多飲與低比重尿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本病是由於下丘腦-神經垂體部位的病變所致, 但部分病例無明顯誘因,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但以青年多見, 分為特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 前者病因未明, 後者多為下丘腦-神經垂體部位的病變所引起。 治療方法有激素替代療法、使用抗利尿藥物、病因治療三種。 常見護理問題有:①體液不足;②知識缺乏。

一、體液不足

[相關因素]

內分泌調節功能障礙。

下丘腦-神經垂體部位病變、腫瘤(顱咽管瘤、松果體瘤、第三腦室腫瘤、轉移性腫瘤等)、垂體切除術、顱腦損傷。

[主要表現]

病人尿量明顯增多, 24h尿量5-10L, 最多不超過18L。

尿比降低, 常在1.005以下, 尿色淡如清水。

大量飲水, 且喜冷飲。

[護理目標]

病人出入液量保持平衡。

體重保持穩定。

[護理措施]

提供病人喜歡的冷飲料, 如冷開水, 以保證病人足夠的水分攝入。

如病人煩渴中樞受損或處於意識不清狀態, 遵醫囑予以胃腸外補液。

遵醫囑給予激素替代療法。

監測尿量、尿比重及體重等指標。

[重點評價]

病人口渴減輕程度。

尿量減少程度。

尿比重上升程度。

體重。

二、知識缺乏

[相關因素]

新患疾病。

文化水準低。

缺乏指導。

[主要表現]

自訴缺乏有關疾病知識並尋求資訊,

如借書看、找資料等。

不能準確記錄出入水量, 並對此認識不足, 對出入水量不用量杯測量, 只是大概估計而已。

[護理目標]

病人瞭解尿崩症有關知識。

能準確記錄出入水量。

[護理措施]

向病人及其家屬介紹尿崩症基本知識及治療方法。

告知病人準確監測液體平衡的重要性, 包括每日稱體重(同一時間穿同樣衣服)。

如能使用長效尿崩停針劑治療, 使用前必須充分搖勻, 並深部肌內注射, 慎防用量過大引起大中毒。

口渴一定要保證液體供給。

定期門診複診。

[重點評價]

病人對本疾病知識瞭解程度。

對藥物治療的瞭解程度。

是否能準確記錄出入水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