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腹瀉謹慎服用抗菌藥

夏季腹瀉是常有的事, 很多人習慣一腹瀉就去找點抗菌藥吃。 殊不知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習慣, 多數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無需使用抗菌藥, 盲目使用抗菌藥不僅會產生或加重胃腸道不適、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 還有些人在服藥數日有所好轉時腹瀉又會突然加重, 甚至比原來還要嚴重, 換用別的抗菌藥也不行, 腹瀉越來越重。 其實, 這類患者已經患上一類特殊的感染性腹瀉——抗菌藥相關性腹瀉。

抗菌藥相關性腹瀉是指應用抗菌藥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醫源性腹瀉。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

輕症患者可出現大量水樣瀉, 重症患者可有血便, 或大便中有斑片狀或條狀蛋花樣假膜, 如不及時停藥或治療, 還會出現脫水、電解質失衡、代謝性酸中毒、休克、迴圈衰竭等。

腸道正常菌群可達500余種, 平時腸道菌群之間及宿主之間保持平衡狀態, 維持身體健康。 當患有某種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藥, 或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時間過長時, 可能破壞此平衡,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其結果是造成腸道屏障功能降低, 某些外來細菌或過路菌在腸道定植並大量繁殖, 成為優勢菌群, 從而導致腹瀉或腸炎。

抗菌藥相關性腹瀉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 尤其多見於嬰幼兒、老年體弱者或有長期抗菌藥用藥史者。 幾乎所有抗菌藥都能引起腹瀉,

其中發生率最高者應屬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 約占20%;青黴素類誘發偽膜性腸炎的比例也很高, 有報導稱口服氨苄青黴素一周, 約11%的病人發生腹瀉;頭孢菌素類引起腹瀉也較多見, 尤以第二、第三代頭孢菌素為甚;四環素類也可導致難辨梭菌性偽膜性腸炎;大環內酯類及磺胺類藥物等可誘發難辨梭菌性腸炎。 臨床資料顯示, 愈是廣譜抗菌藥, 引起腹瀉的幾率愈大。

對於抗菌藥相關性腹瀉, 應該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凡是在應用抗菌藥過程中或停藥後幾周內發生腹瀉者, 應高度懷疑本病, 最後確診應依賴於病原學檢查及有關毒素檢驗。 輕症患者僅表現為腹瀉, 停用抗菌藥即可好轉, 重症患者則可出現嚴重的發熱、腹瀉、糞中排出假膜、全身中毒症狀,

甚至導致死亡。 這時, 能夠用來治療這種疾病的抗菌藥已經不多, 目前主要就是甲硝唑和萬古黴素。

為防止發生抗菌藥相關性腹瀉, 醫生應嚴格掌握抗菌藥的使用指征, 避免濫用抗菌藥, 尤其是廣譜抗菌藥, 嚴格掌握療程並及時停藥。 年老體弱患者, 尤其是合併腹腔感染、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儘量不使用易誘發腹瀉的抗菌藥。 長期應用抗菌藥的患者也應熟悉其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用藥期間還應密切觀察有無毒副作用, 如出現抗菌藥相關性腹瀉, 應停用相關性抗菌藥, 使用黏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製劑、止瀉藥, 並採用營養支援對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