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小藥引作用大大

藥引主要作用有4個:

一是引經作用, 藥引可以引導中藥的作用集中於某一部位或臟腑。 如治療腎陰虛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用淡鹽水送服就會效果更好。 因為根據中醫理論, 鹹味能入腎, 可引導補腎藥瞄準腎, 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對腎的治療作用。

二是用藥引可以增強療效, 臨床上中醫把常見的感冒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 治療風寒感冒時要用辛溫解表的中藥, 這時如加入生薑或蔥白為藥引, 就可加強發汗解表的功效。

三是解毒作用, 有些中藥有毒, 加入藥引就能減低毒性, 如生半夏、生南星等毒性較大,

必須用藥引生薑降低其毒性, 才能保證更安全。

第四, 用藥引能起到保護胃腸道的作用。 有些藥物會刺激胃腸道, 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 如清熱解毒的白虎湯, 因苦寒敗胃, 故常用粳米或大棗為引以護胃扶正。

常見中成藥送服水

風寒藥配生薑湯

生薑有散風寒、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 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隱寒胃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藥引。 一般用3—5片(約9-15克)生薑煎水取湯, 可用于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止瀉藥配小米湯

米湯能保護胃氣, 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 常用於送服補氣、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 如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連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人參養榮丸、十全大補丸等,

用時可直接取煮飯時的米湯, 不拘濃淡及用量

補腎藥配淡鹽水

因鹹味可以入腎, 所以適用鹽水(鹽2克溶於100毫升溫水中)送服補腎類中成藥, 如六味地黃丸、七寶美髯丹、金鎖固精丸、安腎丸等。

活絡丸配黃酒

黃酒酒性辛溫, 有溫通經絡、散風寒、行藥勢的功效。 黃酒與寒性藥物同服, 可緩解其寒性;與熱性藥同服, 可疏經活絡。 服用時, 一般用黃酒15—50毫升, 溫服, 如用作祛寒除濕、疏經活絡, 可用黃酒送服通經活絡的活絡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腫止痛, 可用黃酒送服傷科藥七厘散。

養胃藥配大棗湯

大棗能補脾胃, 益氣生津、和藥解毒。 脾胃、產後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 一般用棗5—10枚, 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

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