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燒, 是吃藥?肌肉注射?還是輸液治療的?”隨機採訪了20位市民, 他們中30%是服藥, 70%是輸液, 沒有人接受過肌肉注射。
不少人認為打針比吃藥療效好、見效快。 周曉勤告訴記者, 曾有一位元老人帶著孫子來看病, 她診斷之後認為孩子不需要打針, 吃點藥回去休息一下就行了, 誰知老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 埋怨醫生對孫子的病情不重視。
很長時間以來, 不少人患病後認為靜脈輸液比吃藥和肌肉注射見效快、效果好, 很多人無論得什麼病, 也不管病情如何, 就要求醫生輸液治療,
有的人認為, 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沒有注射劑高, 但事實上, 現在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達到90%, 而且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高效藥物, 像接受手術後病人營養差, 以前只能靠注射給藥, 現在則有很多種高效的營養補充劑來完成補充營養的作用, 不必再依賴注射液。 針劑的純度雖然比口服藥物高, 但由於其製作工藝較複雜, 在除去雜質的時候有效成分也會損失, 所以注射劑的有效成分比口服藥劑要少。 患者認為打針來得快, 其實注射劑雖然起效快, 但是最終效果與口服藥是一樣的, 只不過口服藥有一個吸收的過程。
靜脈輸液有風險
靜脈用藥由於藥物直接進入血液, 能迅速吸收,
有藥學專家介紹說, 開放人體靜脈通道的任何形式都是有風險的, 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迴圈障礙, 引起血管栓塞;
微粒過多則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 並進一步導致組織缺氧, 產生水腫和靜脈炎。
而且輸液中所配的藥物越多, 所含的微粒就越多。 如果輸液器、藥品等品質再不合格, 輸液配伍也存在問題的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多種藥物並用可能因藥物間發生反應, 從而使產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高。 據統計, 數種藥物並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2-5種占4%, 6-10種占10%, 11-15種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