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後的三至五天, 應該鼓勵並協助患者咳嗽、排痰, 其目的是淨化呼吸道、有利呼吸和減少併發症如痰液瀦留、肺不張、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 具體方法有:
1、 輕拍背法
因為痰即使是液體也可呈膠狀, 由於粘稠從支氣管向氣管流動需一定的時間, 拍背能使氣管振動, 可以有效地使分泌物向大氣管移動, 有利排痰。
2、 止痛
術後傷口止痛至關重要, 目的是有利於患者術後早期活動, 有效地咳嗽、排痰, 從而減少呼吸道併發症。
3、術後超聲霧化吸入
應用霧化的目的, 是化痰、解痙及抗菌, 每日3次, 每次15~20 min為宜, 持續3~5 d,
4、讓患者經常做腹式深呼吸
在咳嗽時協助病人用手壓住兩側上胸部, 不要壓住胸骨及限制膈肌的正常活動, 即不要按壓下根肋骨, 因為隔肌活動有60%的通氣作用、吸氣時隔肌下降變平, 胸骨上升, 以減少創口疼痛, 有利痰液的排出。
5、輔助患者咳痰
可用吸痰管吸痰或刺激氣管排痰, 刺激氣管排痰前病人取坐位或斜臥位, 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氣終末稍用力向內壓在胸骨窩的氣管, 並同時向橫滑動, 可重複多次, 以刺激氣管誘發咳嗽。
6、吸痰
聽診或胸透確診有痰貯留, 而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時, 可考慮用鼻導管或纖維鏡來吸出氣管內的痰。 支氣管分泌物持續較多,
7、早期活動
肺癌患者應早期床上活動以促進肺擴張, 具體做法:(l)術後清醒生命體征穩定患者, 應取半臥位。 (2)不能半臥位的應經常更換臥位。 (3)鼓勵患者拔除引流管後兩小時離床活動, 運動量應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