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艾灸排肝毒時間

一、艾灸排肝毒時間

二、 艾灸常見的排毒反應

三、 艾灸的功效

艾灸排肝毒時間

艾灸是中醫五大主流療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藥理綜合療效的學科,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艾灸養生不只是調養身體,養心更是關鍵。 艾灸這麼好,那麼做艾灸有沒有時間限制呢?什麼時間做才最好呢?

1、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 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 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

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 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 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 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2、關於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 什麼時間都可以灸。 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3、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 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4、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常見的排毒反應

1、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2、與排鬱氣有關的反應

鬱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

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3、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 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4、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 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5、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于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艾灸的功效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 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 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 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