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母嬰>正文

怎樣糾正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有的孩子只吃青菜不吃肉, 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 孩子偏食是父母的煩惱。

每個人都有飲食偏好,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孩子有點偏食, 討厭吃青椒、討厭胡蘿蔔, 請您不要太介意, 這樣往往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 這其中加入情緒因素就更複雜了。

當孩子偏好某些食物或不喜歡某類食物, 如果狀況足以影響到健康與成長才有必要調整。

不吃青菜或不吃肉的孩子

孩子不吃青菜或不吃肉, 部分原因是天生氣質接受度較低, 但絕大部分是因為“咀嚼能力不佳”或是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

例如吃稀軟食物期間太長的孩子,

例如孩子已經滿1歲還在吃稀飯或者吃流質食物期太長等, 都會造成孩子的咀嚼能力差, 因而不吃青菜或肉(纖維多或纖維較粗的食物)。

所以, 要改善孩子不喜歡咀嚼的狀況, 就必須以漸進的方式開始。

解決方法

從較好咀嚼的食物開始, 把青菜煮軟像鹵白菜、高麗菜;而不適合久煮的青菜如菠菜、空心菜則切碎再炒, 或將炒好的菠菜切碎等即可。

肉類可從魚肉開始, 例如用紅燒調理讓魚腥味消失, 或者雞肉撕成絲狀有香味, 孩子的接受度就會提高。

避免讓孩子吃味道太重的配飯料理:鹽、糖、醬油加太多如肉鬆拌飯, 很容易造成口味偏重, 也缺乏纖維質, 將來容易造成偏食。

對正餐沒興趣的孩子

孩子喜歡吃“非正餐食物”, 大致上有以下幾個原因:

Check1:有吃零食的習慣:飯前吃零食或〈家中經常有零食, 零食供應量很多〉。

Check2:喜歡喝含氣泡或含糖飲料:汽水、果汁等含糖飲料供應量很充足。

Check3:已養成偏好口味:例如垃圾食品吃太多, 而且都是太甜、太鹹、辣的食品。

Check4:活動量不足: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機會, 胃口就不開。

Check5:缺乏良好的吃飯氣氛:如經常讓孩子獨自在一角吃飯, 或者家長喜歡在吃飯時間糾正孩子的舉止, 像“坐好!不要動來動去!”“你看你, 頭髮掉進碗裡頭了!”“筷子拿好!手指頭不要指著別人!”弄得孩子覺得吃飯是在上“訓話”課, 視吃正餐為畏途。

解決方法

飯前二小時禁吃零食, 並且隨時預備可替代正餐的食物, 如麵包等。

1.從小不要養成喝含糖、含氣泡飲料習慣。

2.如果已經養成習慣, 可先改成奶茶、果汁、鮮奶、低糖飲料, 再逐步減少, 搭配喝開水, 最後再改成喝開水的習慣。

先改成口味較淡的, 再改成小餅乾或水果, 並運用獎勵表, 從鼓勵減量開始, 再慢慢減到最少。

活動量的問題~養成運動習慣, 如果不能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可以買個彈跳床、跳繩, 或在家中跟孩子玩臥倒、爬行遊戲等, 都是增進體覺協調的室內活動, 也能增進孩子的食欲。

吃飯氣氛的問題~父母要成長, 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質, 自然不會讓孩子的吃飯變成一種壓力。

吃飯習慣從小培養

有很多家長從孩子小時就不要求良好的飲食習慣, 包括:吃飯的規矩、食品的選擇與節制等,

往往等到孩子大了才要求改善飲食習慣。

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湯瑪斯的研究, 孩子學習的八大要素中就有“改善飲食習慣”這一項。 也就是說, 飲食習慣不好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

輔食添加循序漸進

孩子的適應度和接受度在換奶或添加輔食時就看得出來, 有的孩子是你加什麼, 他就吃什麼, 有些孩子吃新食物就吐, 這表示你必須多花一點時間, 並且一點一點地加, 稀軟食物、飯菜也都要漸進的過程。

比如說, 添加新輔食卻吐出來, 可以再試幾次, 沒有改善立即停止餵食, 並告訴他“你如果不餓的話, 等你餓了再吃”, 下次添加少一點, 但不必大驚小怪, 以免引起他下次想再如法泡制。

BOX:不再讓媽咪追著喂

要建立餐桌規矩可先用小桌子(矮桌子)進食,

從他喜歡搶湯匙開始〈大約1足歲左右〉, 由媽咪人跟他一起在小桌子吃飯, (示範吃飯的形式, 而不是喂他、催他)。 有些孩子走來走去讓媽咪追著喂, 將來寫功課也會老愛起來走來走去。

吃飯規矩簡單且堅持

吃飯的規矩不必訂的太複雜, 但以下的基本原則一定要守住:

Check1:玩具及影響孩子吃飯的東西一概收起來, 並告訴孩子好好的吃過飯再玩。

Check2:一旦孩子不守規矩, 說三次不聽, 就請他下桌去, 而且告訴他“下一餐之前不給零食、點心”, 不求他、不威脅他。

Check3:要捨得餓他幾次, 如果下一餐之前他哭鬧要吃東西, 你可以表示同情, 但態度堅定的告訴他“剛剛吃飯時不吃飯, 現在沒有東西吃啦!”, 只要再三重複即可;或者你可以把他沒吃完的飯菜保鮮放在冰箱, 他鬧著要吃時微波加熱。不要一哭鬧就軟化給零食,下次你的方法就失效。

他鬧著要吃時微波加熱。不要一哭鬧就軟化給零食,下次你的方法就失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