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服藥後會出現反彈?

得什麼病, 吃什麼藥。 可為什麼有時吃藥不起作用, 反而越吃越厲害呢?

美國《預防》雜誌近日刊載的一篇文章稱, 這是服藥的“反彈效應”。 劑量過大、對自身症狀估計不當都會使病情“反彈”。 此時, 為了減輕症狀, 病人很容易再加大服藥量, 掉入“惡性循環”。 文章指出了下面四類常見的反彈症狀。

長期反復的鼻塞:鼻子堵塞後, 可能會使用一些非處方的鼻噴劑。 這些藥物中含有羥甲唑啉, 能收縮鼻腔血管, 讓鼻子通暢。 不過這種鼻噴劑還能刺激鼻腔腫脹、充血。 用了幾天後, 血管喪失了自我收縮的能力。 一旦停藥,

鼻子立刻堵塞。 專家建議, 含有羥甲唑啉的鼻噴劑不能連續使用5天以上, 且不能超過推薦劑量。 另外, 服用含有類固醇的鼻炎藥物可修復血管的收縮功能。

皮膚炎症越抹越“紅”:儘管皮質類固醇乳膏能有效消除皮疹的發癢、起皮症狀。 但如果在用藥過程中, 發癢轉化為灼燒感, 那就是反彈症狀。 皮質類固醇的原理就是收縮皮膚血管, 從而緩解紅腫、刺激感。 停藥後, 被壓縮的血管會過度膨脹, 皮膚腫得更厲害。 所以使用這類藥物不能超過7天, 特別是在臉和腹股溝等敏感部位。

總不見好轉的頭痛:頭痛患者最容易過量服用止疼藥。 研究人員稱, 出現反彈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藥物妨礙身體分泌天然的止疼成分或者降低疼痛的“門檻”。

一些非處方藥物和處方藥都能出現反彈症狀。 含布他比妥成分的藥物反應尤為劇烈。 專家稱, 每月服用這些藥物時間最好別超過15天。 出現反彈立即停藥。 另據美國湯瑪斯?傑弗遜大學的研究, 服用預防偏頭痛的托吡酯會消除反彈症狀, 且不會帶來其他不適症。

滴眼藥水後眼睛更難受:非處方類眼藥水含有四氫萘咪唑啉, 它通過限制血流量, 來減少眼睛紅腫。 但這會使得眼睛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和氧氣, 加重乾澀感和刺激感。 專家建議非處方類眼藥水一定要慎用, 可滴些人造淚液來對抗眼睛乾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