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俗稱“鬼剃頭”, 是一種驟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的脫髮性毛發病。 其病變處頭皮正常, 無炎症及自覺症狀。 本病病程經過緩慢, 可自行緩解和復發。 若整個頭皮毛髮全部脫落, 稱全禿;若全身所有毛髮均脫落者, 稱普禿。 該病與免疫力失調、壓力突然加大有一定關係。 斑禿可發生在從嬰兒到老人的任何年齡, 但以中年人較多, 性別差異不明顯。
外用治療法:
1、破故紙, 白芥子, 硫磺各30克, 鐵銹、生薑各50克, 泡入白酒500毫升中, 1周後塗擦患處, 每日3次, 每次3---5分鐘。
2、松香, 鉛丹等份, 共研為末, 熱菜油調勻, 搽患處。
3、芝麻花,
4、用生薑6片, 生半夏(研末)15克。 先將生薑擦患部1分鐘, 稍停, 再擦1--2分鐘, 然後用生半夏末調香油塗擦之, 連續應用一個時期, 直至生出頭髮為止。 。
5、雞蛋黃油。 雞蛋帶殼煮熟, 取出蛋黃, 放在鐵鍋內煎熬, 煎至焦黑。 即可熬出蛋黃油, 備用, 塗擦患處。
6、雄黃30克, 硫黃60克。 將藥共研為細末, 和勻, 調豬油外敷患處, 用力揉擦, 使藥透人, 每日換藥1次。
7、桑白皮150克。 煎湯去渣, 濃縮, 裝入瓶內, 外塗患處, 每日數次。
8、尖頭辣椒10 克(切碎)、60 度白酒50 毫升。 用法:浸10 天左右去渣, 搽禿髮部位, 每日數次。
9、花椒120 克、酒精500 毫引。 用法:浸7 天后外搽患處, 每日3 次, 半月余可見茸毛叢生。
內服治療法:
1、血虛風盛證(早期脫髮)
斑禿1~2塊, 邊緣整齊, 偶有微癢, 伴頭昏失眠, 身倦乏力, 面色蒼白, 筋脈拘急, 舌質淡紅, 舌苔薄白, 脈象細數。 治宜養血祛風, 安神潛鎮法。 藥用:女貞子15g, 旱蓮草15g, 大熟地15g, 制首烏15g, 菟絲子15g, 仙靈脾15g, 全當歸 10g, 升麻6g。 水煎服, 每日1劑。
2、氣滯血瘀證(中期脫髮)
多塊斑禿, 邊緣不齊, 脫髮斑色呈灰青, 毛孔縮小, 伴胸脅疼痛, 肌膚甲錯, 兩目黯黑, 夜寐難安, 舌質紫暗, 邊有瘀點或瘀斑, 舌苔薄白, 脈象細澀。 藥用:柴胡12g, 當歸12g, 生地12g, 赤芍12g, 川芎12g, 桃仁12g, 紅花12g, 川楝子10g, 川芎12g, 白芷12g, 防風12g, 女貞子20g, 旱蓮草20g, 何首烏20g。 水煎服, 每日1 劑。
3、肝腎不足證(晚期脫髮)
甚至全禿或普禿, 斑禿固定, 新發不生, 伴頭暈耳鳴, 腰背酸軟, 少寐健忘, 遺精早洩, 舌質淡紅, 舌苔花剝, 脈象細數。 治宜補益肝腎, 填精益髓法。
食療:
1、酥油20~30 克、蜂蜜15 克、粳米100 克。 用法:先將粳米洗淨, 加水煮粥, 燒沸後加入酥油和蜂蜜, 至熟即可食用。 宜溫服。 說明:大便溏薄, 身體肥胖不宜多服。
2、龍眼肉400 克、蜜糖適量。 用法:將龍眼肉放入鍋內幹蒸30 分鐘取出, 置陽光下曬2 小時, 第二天按上方法再蒸再曬, 如此重複5 次, 然後加適量水和蜂蜜, 用小火燉熟後服用。
3、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粳米、枸杞子適量。 一起下鍋進行煮制, 之後可以略加一點糖來進行調味。
4、生髮黑豆:黑豆和水製作的, 先將黑豆洗淨, 放入沙鍋中, 加入水, 以文火熬煮, 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 然後取出黑豆, 用鹽調味, 平時可以當做零食來吃。
5、海帶芝麻醬:用海帶絲拌芝麻醬, 如果覺得味道不是很好還可以用枸杞子、何首烏、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 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爛, 烘乾之後作為調味。
6、蒲公英黑豆糖:將蒲公和黑豆加水煮熟之後過濾把蒲公英渣倒掉, 再加冰糖進行炒制。
針灸治療:
皮膚針脫髮局部叩刺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局部消毒後用梅花針或者七星針在脫髮區域邊緣, 螺旋狀向脫髮區域中心均勻叩刺。 皮膚針的叩刺程度以微微滲血為度, 如果脫髮區域皮膚光滑, 可加重叩刺力量, 以局部出現均勻血珠為度。
灸法也是治療本病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單用, 或配合皮膚針叩刺, 在皮膚針叩刺結束後應用:
用艾條實施溫和灸, 灸至患部皮膚呈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