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排便習慣改變,需警惕腸道癌症

排便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 排便反射, 由直腸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到達中樞神經(大腦), 再經傳出神經到達直腸感受器, 引起排便衝動, 並且經內臟傳入神經至第一腰椎的排便中樞, 還有直腸、盆底肌肉參與形成反射通路來完成排便過程。 這其中某一環節受阻都會影響人的排便活動。

所謂大便習慣改變,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改變。

排便感覺:糞便是食物經消化吸收留下的殘渣, 形成糞團, 經腸蠕動進入直腸, 直腸的壓力感受器引起便意, 表現為下腹脹滿、肛門墜脹, 這種感覺在糞便排出體外後隨即消失。

人們的這一生理活動過程是一種輕鬆帶喜悅感的過程, 少數情況下有短時肛門墜, 瞬間消失。

排便頻度:每日排便次數, 正常成人每日為1~2次, 少數人隔日1次。 排便每週少於2次, 應視為便秘。

糞便性質:這裡主要指糞塊的幹或稀, 通常為成形軟便, 偶爾出現幹或稀便亦屬正常, 往往與飲食活動和精神因素等有關。

大便習慣改變是沒有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 而且持續加重, 這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臨床上將大便習慣改變視為大腸癌的一個早期表現。 當無原因便次增多, 無論是幹便或稀便, 若同時伴有排便不盡, 說明盆底和直腸神經肌肉受到刺激, 此時又有大便帶血, 應及時送醫院就診, 切不可自認為痔瘡發作而延誤治療。

醫生在得到上述患者陳述後, 必須做肛門指診, 必要時施行腸鏡檢查, 以排除直腸炎症、腫瘤等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