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虛感冒應先補中氣

多因飲食不節, 勞倦傷脾, 脾胃氣虛所致。 李東垣《脾胃論》指出:“內傷脾胃, 乃傷其氣, 外感風寒, 乃傷其形。 傷其外為有餘, 有餘者瀉之, 傷其內為不足, 不足者補之……然則奈何?惟當以辛甘溫之劑, 補其中而升其陽, 甘寒以瀉火則愈。 經曰:勞者溫之, 損者溫之。 又雲:溫能除大熱, 大劑苦寒之藥損其脾胃”, 立方補中益氣湯。 筆者體會, 社會節奏加快, 人們作息習慣改變, 飲食不規律, 導致脾胃損傷比比皆是, 虛火之人越來越多。 虛火內盛, 易感外寒, 感寒之後醫者動輒給予抗生素或清熱解毒之藥, “冰伏邪氣”, 導致脾胃更加損傷,

感冒遷延難愈。 臨床上秉經意, 效東垣, 活用補中益氣湯或《傷寒六書》“再造散”信手拈來, 多能收到良好療效。

1.補中益氣湯案

患者, 昌××, 女, 26歲。 於2008年6月就診。 自述感冒之後高燒1月余, 曾在某三甲綜合醫院住院治療, 各項檢查均正常。 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給予對症治療, 高燒不退, 體溫39℃。 經人介紹來診:形體廋小, 面色白光白, 畏寒怕冷, 聲低氣怯, 便幹溲長, 納差腹脹, 口淡無味。 舌質淡, 苔薄白, 脈虛大而數。 辨證:脾胃氣虛, 風寒鬱表。 治則:補中益氣, 甘溫除熱。 處方:黃芪18g, 白術15g, 黨參18g, 當歸15g, 升麻6g, 柴胡6g, 陳皮15g, 桂枝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 乾薑15g, 黑附子30g(與生薑45g, 先煎1小時), 大棗12枚, 共7劑。 每劑以水1600ml煎至600ml, 每次200ml, 日3次。 服完第一劑後, 體溫降至38℃, 服完第3劑後, 體溫降至37.5℃。 7劑服完, 體溫控制在37℃。

有時勞累後體溫上升到37.5℃。 宗上方加減共服30餘劑, 體溫正常。 囑常服補中益氣丸, 避免勞累, 禁食生冷。 兩年來, 偶有感冒, 囑服生薑紅糖水即愈。

2.再造散案

患者, 張××, 女, 45歲。 於2007年7月就診。 素患支氣管哮喘, 常年服用激素。 近幾天來感受風寒, 畏寒怯冷, 鼻流清涕, 喉中痰鳴, 肌肉酸痛。 舌質紅, 苔薄白, 脈細數。 辨證:氣虛表疏, 風寒襲絡。 治則:補氣助陽, 解表祛寒。 處方:黨參15g, 黃芪15g, 桂枝15g, 川羌15g, 細辛12g, 黑附子15g(與生薑45g, 先煎1小時), 川芎15g, 防風15g, 赤芍18g, 炙甘草12g, 桔梗12g, 杏仁15g, 共5劑。 每劑以水1600ml煎至600ml, 每次200ml, 日3次。 服完3劑, 症狀消失, 5劑服完, 病告愈。 之後以補腎益肺法, 治療哮喘, 兼有感冒, 則仍用再造散加減, 3劑即愈。

按語:氣虛感冒究其原因乃脾胃不足, 衛陽不固。 法以補脾益胃,

升舉陽氣, 兼以疏散外邪。 補中益氣湯、再造散均用參、芪、草。 東垣謂此三味性甘溫, “除濕熱煩熱之聖藥也”, 柯琴謂“補脾胃而生氣”。 所不同者, 補中益氣湯以補為主, 疏散稍顯不足;再造散補疏相合, 補中有散, 散中有補。 案一感冒纏綿, 持續高熱, 故宜補中益氣湯合桂枝湯、四逆湯, 體現甘溫除大熱之意。 案二長期服用激素, 衛表不固, 感冒不斷, 以惡寒為主, 用再造散溫陽益氣散寒, 有麻黃細辛附子法之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