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醫生如何診斷頸椎病?

(1)瞭解病史:首先進行的是詢問病史。 對病史的瞭解包括病因, 有無外傷史, 首發症狀的性質、時間, 症狀的演變過程及曾經接受過的治療和療效。 特別是首發症狀的性質與特點、症狀的演變過程, 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很大幫助。 例如, 早晨起床後頸部疼痛, 活動後減輕, 同時伴有腰部疼痛者, 一般考慮為骨質增生改變所致;頸部有不適感或酸痛, 可能表明頸椎間盤退行性變;一側上肢麻木或由疼痛開始發病, 往往為鉤椎關節不穩或骨質增生;猝倒起病者, 多為椎動脈第二或第三段受壓或受刺激所致。

(2)體格檢查:體格檢查包括局部是否有壓痛點、頸椎活動範圍及一些專門的頸椎試驗檢查。 此外, 為了定位診斷或鑒別診斷, 還應對感覺、運動、反射等神經系統方面進行檢查。

①感覺檢查。 主要通過感覺障礙的分界、程度及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等內容進行。 通過感覺檢查, 尤其是對手部和上肢的感覺障礙分佈區的確定, 可相對應地確定受累頸椎椎節。

②運動檢查。 主要進行肌張力、肌力、步態等檢查。 運動檢查的主要目的在於判斷是否存在由於頸椎病所導致的運動神經損害。

③反射檢查。 一般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橈肌反射等深、淺反射和霍夫曼征等病理反射。 反射檢查對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或鑒別診斷幫助較大。

(3)輔助檢查:包括常規輔助檢查和特殊輔助檢查。

①常規輔助檢查。 主要為X線檢查, 可拍攝頸椎正位、側位、斜位平片和動方性(過屈、過伸)側位片。

②特殊輔助檢查。 有斷層攝影(或稱體層攝影)、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CT、磁共振(MIR)等檢查。 有時為了鑒別診斷, 還可根據需要進行腦脊液檢查、肌電圖、腦血流圖等檢查。

(4)鑒別診斷:主要是通過上述診斷方法後, 對可能的一些診斷進行篩除、確認。

(5)頸椎病的分型:可根據病理變化或臨床特點加以區分。 在臨床上一般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食管壓迫型及交感神經型。 在臨床具體表現上, 上述幾型頸椎病有時可以混合出現, 尤其是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 因椎動脈壁周圍有大量交感神經纖維包繞,

故兩者常合併存在。

如果患者一旦存在頸部不適、手臂麻木、下肢無力、頭暈等症狀時, 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而是應該去醫院就診, 目前中華骨科治療網張教授治療這種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