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是一種常見疾病, 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本病病因十分複雜, 與遺傳、病毒感染、理化因素、內分泌以及藥物等因素有關, 可影響全身各臟器, 因此認識本病, 積極防治相當重要。
1.盤狀紅斑狼瘡 是紅斑性狼瘡中最輕的一型。 皮疹最多見於頭面部等暴露部位, 大部分皮疹為境界清楚的紅斑, 表面有黏著性鱗屑, 剝離鱗屑後可見擴張的毛囊口。 部分皮疹為局限性浸潤性斑塊, 表面無明顯鱗屑。 一般無自覺症狀, 有時有輕度癢痛, 目曬後加重。 皮疹一般持續時間較長, 痊癒後可留有色素斑, 或色素減退、毛細血管擴張及萎縮等。
2.系統性紅斑狼瘡 是紅斑狼瘡中最為嚴重的一型。 大部分一發病即為系統性, 少數可由盤狀紅斑狼瘡轉變而來。 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初發病例既可有多個臟器受損, 也可先有一兩個臟器受損, 然後發展為多系統損害。 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關節肌肉疼痛、皮疹和腎臟受損。 皮疹形態多種多樣, 面部蝶形紅斑是特徵性皮損, 此外, 還有盤狀紅斑、多形紅斑樣皮疹、風團、紫癜、大皰、網狀青斑、甲周紅斑、指端點狀壞死及萎縮。 手部皮膚遇冷後發紫, 前額部髮際脫髮, 毛刷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