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年以後, 但不能忽視年輕發病的情況, 本病女性比男性多見。 最常受累的部位是遠端指間關節、近端指間關節、髖、膝、第一蹠趾關節、頸椎及腰椎等, 其他如掌指、腕、肘、肩等關節較少發病。
症狀
疼痛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 開始多為輕至中度間歇性鈍痛, 病情加重可呈持續性, 甚至出現撕裂樣或針刺樣疼痛, 使生活運動受限。 疼痛多發生在運動時, 負重時可加重, 休息後可緩解。 隨病情進展休息時也可疼痛, 並常伴有夜間痛。 休息時, 尤其是夜間痛是炎性階段最明顯的特點。
關節局部常有輕度晨僵,
緩慢發生的活動受限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症狀。 早期較輕微, 僅在晨起或久坐後感覺關節活動不靈便, 活動後可恢復。 隨著病情的進展, 受累關節活動範圍縮小以致固定於某一姿勢。 關節尚可活動時還可出現絞鎖現象。
體征
骨性關節病的體征有關節腫脹、觸痛、活動時有響聲或摩擦音、畸形和功能障礙, 偶爾可有關節半脫位。 骨性膨大也較常見, 並可引起關節間隙、關節囊附著處和關節旁肌腱處的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