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於股骨頭血運障礙引起的股骨頭骨骺部分或全部壞死, 是一種自愈性疾病。 當病變癒合後, 壞死的股骨頭常遺留扁平畸形, 故稱為扁平髖。
本病可發生於2~12歲的兒童, 其中尤以4~8歲多見。 男女發病比例為4:1, 多為單側發病, 雙側發病率為12%左右。
本病的發病原因尚未清楚, 多數學者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生理因素。 關於股骨頭骺的血液迴圈研究發現, 4~8歲的兒童只有一條血管即外骺動脈供應股骨頭的血液。 在此階段內, 股骨頭血供最差, 而臨床上這時正好是股骨頭骺壞死的好發年齡。
2.關節和骨的因素。 凡能引起髖關節腔壓力升高的因素, 諸如暫時性滑膜炎, 感染性關節炎, 外傷性關節積血均可造成血管受壓而危及股骨頭血供。 另外骨內靜脈回流障礙也可造成股骨頭血性壞死。
3.環境因素。 這些因素包括圍產期和出生後生活條件, 有學者曾報告臀位產兒童的發病率是正常兒童 4倍, 出生時父母年齡偏大和家庭收入偏低的兒童也易患該病。
4.創傷。 外傷和本病有一定關係, 大約有1/5的患兒病前有明顯的外傷史。 本病多見於男孩, 可能因男孩活動量大, 受創傷的原因較多有關。
5.其他因素。 如內分泌紊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還有學者認為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