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 家長“陪讀”, 這種現象反映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教子成材無方”。 “陪讀”對孩子學習功課利多弊少。 首先, 它會增加孩子的依賴性, 扼制他們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學習本來是學生應當獨立完成的任務, 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的全過程或代替孩子完成某些學習任務, 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觀念:學習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可以依靠別人完成。 這樣, 就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不會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 總想依靠別人幫助, 自己變得越來越懶惰。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學習的時候, 家長“陪讀”,
小學的功課, 只要孩子在心理和智力方面沒有什麼缺陷, 通過努力, 一般可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假如從孩子一入學, 家長就“形影不離”地陪著學習, 參與孩子學習的全過程, 甚至代替孩子完成某些學習任務, 久而久之, 就會使孩子完全喪失學習的自信心,
家長“陪讀”, 就等於家長做了孩子學習的拐棍。 如果一個人的腿受了傷, 可以拄著拐棍;假如他沒有受傷, 能很好地走路, 非要給他一根拐棍拄著, 時間長了, 他就會變得不會走路了。 學習也是這樣, 如果孩子能獨立完成功課, 家長就不要多此一舉, 幫倒忙。
當然, 有些情況下,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幫助。 比如, 孩子剛剛入學,
家長應該想一想, 一個拄著拐棍才能走路的人, 他究竟能走多快, 能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