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營養價值高是被公認的, 專家學者也都會建議大家日常飲食中每天保證一個雞蛋的攝入量, 不僅富含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 同時也是最易被吸收利用的, 營養如此之高的食品, 大家在食用的時候卻讓保健效果大打折扣, 還傷害了身體。
雖然雞蛋營養價值高, 吃法多變, 不過吃雞蛋還是有5大誤區需要注意。
誤區一:蛋殼顏色越深, 營養價值越高
雞蛋殼的顏色與營養價值的關係並不大, 分析表明,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蛋的營養價值而言, 其高低主要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
誤區二: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 有煮、蒸、炸、炒等。 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 煮、蒸蛋為100%, 嫩炸為98%, 炒蛋為97%, 荷包蛋為92.5%, 老炸為81.1%, 生吃為30%~50%。 由此看來, 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誤區三: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 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 很難被吸收。 油煎雞蛋過老, 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 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
誤區四:生雞蛋比更熟雞蛋有營養
有人認為, 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 事實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 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 浪費營養物質.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 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
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 並含有抗胰蛋白酶, 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 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 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4.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 帶菌率就更高。
5.另外, 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 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 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 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因此, 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 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80%的人都沒搞清楚的吃雞蛋注意事項:
1、雞蛋必須煮熟吃, 不要生吃, 打蛋時也須提防沾染到蛋殼上的雜菌。
2、嬰幼兒、老人、病人吃雞蛋應以煮、臥、蒸、甩為好。
3、毛蛋、臭蛋不能吃。
4、冠心病的人吃雞蛋不宜過多, 以每日不超過1個為宜, 對已有高膽固醇血症者, 尤其是重度患者, 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或可採取吃蛋白而不吃蛋黃的方式, 因為蛋黃中膽固醇含量比蛋白高3倍, 可達1400毫克每百克。 (這裡提到的是重度高膽固醇患者應少吃或不吃雞蛋黃。 但也有一些普通人, 吃雞蛋時丟棄蛋黃怕胖、怕增高膽固醇, 實在沒有必要。
以上雞蛋的一些方法還有注意事項大家一定要牢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