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寶寶進行教育是家長們迫切要做的事情, 但是不要因為急於求成就陷入了早教誤區, 在育兒常識中, 一定要注意不要走入早教誤區。 那麼到底有哪些誤區呢?
問題一:父母意見矛盾, 孩子逃避
在今天的生活中, 教育孩子時, 父母經常一方“唱白臉”, 一方“唱黑臉”。 這種教養方式其實有很多隱患。 有的孩子媽媽對她的學習要求嚴格, 而父親則習慣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總是替她說好話。 結果就是孩子表示不願上學了。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 容易讓他們變得遇事就依賴別人, 喜歡逃避, 甚至養成回避性人格。
父母的分歧還可能影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發展。 自我控制能力從幼兒時期開始萌芽, 比如孩子剩飯時, 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訴他“剩飯不對”, 孩子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了, 以後就會儘量把飯吃光。 這種不斷調整不當行為、發揚正確行為的過程就發展了自我控制能力。
雖然彌合父母教養方式上的鴻溝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一點點的變化卻能讓家長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 在心理上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 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 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 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 如果短時間無法統一意見, 那麼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 在對方教訓孩子時, 你可以出去轉轉, 等到夫妻獨處時, 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 其三, 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 可以共同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 借“權威”調整兩個人的認知, 進而改變不當的行為。
問題二:相互埋怨, 孩子自卑
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 自卑是最為普遍的心理特點, 最壞的情況則是讓他們走上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