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在我們國家很常見, 淋巴瘤的發病率比較高。 在環境不斷遭到破壞的今天, 淋巴瘤患者在不斷的增加。 淋巴瘤若是發現的及時, 是可以治療的。 因此, 及時的發現, 診斷淋巴瘤就成為是否能治療淋巴瘤的關鍵步驟。 那麼, 醫生是怎麼樣來診斷淋巴瘤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診斷標準
1、病史:包括首發症狀、淋巴結腫大出現的時間與以後的增大速度、有無全身症狀, 如發熱、盜汗、皮膚搔癢、體重減輕等, 非何傑金淋巴瘤應詢問有無消化道症狀等。
2、體征
1.全身淺表淋巴結是否腫大, 皮膚及附件有否侵犯,
2.其他靜脈或淋巴回流受阻, 氣管受壓, 上腔靜脈綜合症等。
3、輔助檢查
1)血常規檢查: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與分類、血小板計數、血沉率等。
2)尿常規檢查
3)血生化檢查:肌酐、尿素氮、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 總蛋白與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及轉肽酶等測定。
4)血清免球蛋白檢查。
5)髂骨穿刺塗片或活檢。
6)放射學檢查:胸部正側位x線片或胸CT及雙下肢淋巴造影, 注意全肺斷層掃描適應於肺片異常或淋巴結腫大者。
7)病理學檢查:淋巴結、皮膚活檢及必要時肝臟穿刺活檢。
8)細胞免疫檢查:E玫瑰花結、淋巴細胞轉化、巨噬細胞試驗、皮膚試驗等。
9)腹部B超或CT掃描進一步明確淋巴結受累情況。
超聲波檢查能發現直徑>2cm的淋巴結。
CT掃描能發現下肢淋巴結造影所不 能發現的淋巴結組, 如腸系膜、膈腳後、胰周、肝門、腹動脈等處的淋巴結, CT還能發現臟器等病變, 特別是腎實質病變, 更易發現直接的結外侵犯。 但CT掃描 也有局限性, 首先以淋巴結的大小來判斷有無病變, 不能觀察內部結構, 因此常將一部分反應性增生也誤診為陽性;其次CT顯示的盆腔淋巴結不如下肢淋巴結造影 明確。 另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常侵犯淋巴造影不能顯示的淋巴結區域及臟器,
必要時可以行MRI檢查, 有消化道受累時可以行胃腸鋇餐透視。
10)開腹探查只在選擇病例中進行, 尤其對非何傑金淋巴瘤更應慎重。
以上就是以上診斷淋巴瘤的全部過程的介紹, 想必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那麼在生活中, 若是大家出現類似淋巴瘤的症狀時, 也可以用上述的診斷方法來診斷。 大家若是診斷不清楚, 就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 以免耽誤病情, 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