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心守竅是道家十二靜坐法之一,
它是道教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也是道教人士每天必行的功課。
下面我們就具體看看道教的養生法之系心守竅。
守中守一,
為無形無相無位之道法,
此守竅法,
則為有形有相有位垃之道法。
夫人心好動,
易向外馳放,
難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極,
殊不易言,
於此時便可用系心守竅法。
系心守竅,
亦即儒門之“收放心”工夫。
當做工夫時,
一覺此心已放,
便應即予收回,
系於竅中。
初時,
一住即放,
一放即收;再收再放,
再放再收;久久純熟,
自不馳放散亂,
佛遺教經謂:“制心一處,
無事莫辦。
”心念念一動,
,
制令不不起,
微嫌有強勉意。
佛家修止,
有“系緣止,
制制心止,
體真止”三止法,
均所以息妄想顛倒,
歸於一切處無心、無念、無欲、無為,
而以得解脫也。
系心守竅,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
初步則均以守下丹田為通則。
惟飄,
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間、泥丸者,
此亦名守黃庭法。
亦有教守鼻柱、絛宮、氣海、海底、命門者,
尤以教守玄關法為最神秘。
故古真謂:“道法三千六百門,
人人各執一苗根,
誰知些子玄關竅,
不在三千六百門。
”蓋以“此竅非凡竅,
乾坤共合成。
”故不可指。
工夫到時,
方得見得知也。
道家守竅法,
均有口訣,
有工程,
有火候,
有符度,
有證驗,
有境界;惟此則過來人自知,
不足以為外人道也。
道教的系心守竅需要做到持之以恆,
需要人的性情安逸,
方可達到用系心守竅來養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