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疾病因為患病後患者一般很難接受這些患病後症狀, 因此專家告訴大家, 如果想選用藥物進行三叉神經痛的治療話, 可以選擇中藥治療, 而且效果較好且對患者身體上所帶來的副作用也很小的,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瞭解一下治療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 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 國內統計的發病率52.2/10萬, 女略多於男, 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 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 右側多於左側。 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
西藥療法
1.卡馬西平開始每日2次, 以後可每日3次。 每日0.2~0.6g, 分2~3次服用, 每日極量1.2g。 服藥24~48h後即有鎮痛效果。
2.苯妥英鈉別名大侖丁, 為白色粉末, 無臭, 味微苦。 易溶于水, 幾乎不溶於乙醚或氯仿, 在空氣中易潮解。
中藥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 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範疇。 古醫書中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記載, 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 頭面多汗惡風, 當先風1日則病甚, 頭痛不可以出內。 ”
有些三叉神經痛患者,
對於風邪外襲型, 主張治宜活血化瘀, 祛風止痛。 可採用加味吳茱萸湯, 或可採用白附子10g, 僵蠶10g, 天麻10g, 防風10g, 白芷10g, 細辛10g, 膽南星 10g, 地龍10g, 川芎10g, 全蠍3g。
對於肝火上炎型, 採用滋陰潛陽, 降火熄風。 可採用全蠍5g, 蜈蚣2條, 僵蠶、地龍、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術各15g, 制川烏10g, 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 細辛4g, 鉤藤20g, 石決明30g。 也可採用白僵蠶、蔓荊子、炒沒藥、龍膽草、白蒺藜各9g, 白芷12g, 白芍、生地黃各 15g, 石決明30g, 全蠍6g, 甘草3g。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選用中藥治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